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艺术路上的行者——访宁波著名画家朱秀平先生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1-02-08 15:44:25  点击:13871 
分享:
本报记者 张益波 报道
近日,笔者有幸拜访了宁波著名画家朱秀平先生。
朱秀平,出生于宁波,后生活学习于南京,最终回到故乡宁波工作。其现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宁波创作中心执行主任、宁波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塘溪创作基地主任、宁波市美术家协会法王禅寺创作基地主任、颜真卿书画院特聘副院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浙江四明书画院宁波分院画师以及宁波画院画师等。
朱秀平于1985年与1990年先后在南京、宁波两地举办个人画展,展标“朱秀平画展”由我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陈大羽、李长白教授、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等题写。作品《生机》1988年参加全军美术作品展获得好评,作品《春夏秋冬》参加2003年宁波书画作品晋京展。到目前已有100余件作品分别刊登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浙江日报》、《世界知识画报》、《普陀山佛教》等报刊杂志上,300余件作品分别被中国军事博物馆、香港、台湾等国内机构及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艺术机构或个人收藏。


在交谈过程中,朱秀平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于1984年进入南京军区后勤部从事文化工作,后被领导赏识推荐至专业院校。经过专业考试后,朱秀平于1986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读书。期间,朱秀平遍访求教金陵众多名家,得到了亚明、宋文治、陈大羽、李长白、杨建侯、赵良翰、张继馨、徐培晨、李小白等名师的指授。工笔画得宋人之法度,元人之意趣,形成了清新、雅逸、秀润、平和的艺术特点。朱秀平具有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其构图虽无奇特怪异之势却有平淡天真之美。其笔墨洗炼,随手拈来皆有生意,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表现出来的美。这是浙派画作的特点,即有较少的脂粉之气,而相比之下金陵画派的脂粉之气则更浓重。
毕业后,朱秀平一边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一边在闲暇时练习画画。当他被调至领导身边成为机要员后,画画的时间才逐渐减少。那段时期,朱秀平参加了由南京美术家协会在鼓楼广场举办的南京最早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他们的画作经常能卖到几十块一张,有时候能有几百块的收入,这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收入来源了。


朱秀平是宁波人,因此他最终决定调到宁波工作,回到故乡发展。那时环境布置是他的工作之一,因此他的画作经常会被展示在会议室、橱窗、礼堂或是招待所里。在机缘巧合之下,前来的领导看中了朱秀平的才能,便将他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调至市场监督管理,做商标美术设计的工作。于是,1992年,朱秀平进入工商局工作。前期,朱秀平一直从事商标设计工作,后来进行商标注册登记工作。由于工作内容涉及到法律知识,于是朱秀平再次前往学习。他在宁波大学读了四年书,随后又读了三年党校。
由于朱秀平是宁波人,但却以江苏省做头衔,说起这个头衔,笔者不免好奇其中的渊源。朱秀平对笔者说道,由于他在南京的学习和工作,他最先加入的是南京美术家协会,其次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以及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后来由于研究会要到宁波写生,便通过他这个渠道成立了一个宁波创作中心,并由他负责。随着朱秀平在宁波参与的活动逐渐增多,他又加入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听完朱秀平的叙述,笔者不由感叹其经验历程之丰富。
自从工作调到宁波后,朱秀平虽以工作为主,但在空余时间依然坚持画画。朱秀平表示,他的老师们都是国内艺术界的大家。在长时间地观摩他们画画,倾听他们的学习心得后,自然而然就学到了不同的知识并开拓了独特的视野。再过几年便到了退休之龄,他与其他大家们相约,准备为宁波地方文化做点贡献,为了情怀而不求回报。
谈到中国画,朱秀平表示,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在作画时的姿态来大致了解这个人是否把握了主脉,例如他的手上是否有墨汁颜料,他的姿态是否跟随画作起伏,他的用笔是否随着感情流露有节奏感等等。如果什么都没有,且连调色板都一塌糊涂,那自然是不行了。中国画独具艺术特征,它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朱秀平等大家都是为了能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画中的美感和意境而不断学习着、奉献着,这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