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改革赋能 激发“宁波号”澎湃新动能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1-01-26 09:43:19  点击:10032 
分享:

在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户证办理中心,民警为市民服务 

  世界侨报宁波讯:刚刚过去的2020年,四明大地好似风云竞逐的赛场,改革风景正好。

  跨境电商、财政电子票据改革、银联“刷脸付”、社区矫正、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等56项改革成果领跑全国;

  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等50多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在宁波先行先试;

  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航运气象指数、助残服务“一件事”、商圈服务大提升、社区云管家、“淘宝式”政务咨询客服、“微担通”业务等改革事项,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

  改革担当,发展加力。“宁波市聚焦‘六争攻坚’、高质量发展、市域治理现代化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培育推进各类改革试点,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纵深改革,为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阎勤表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宁波如何从竞跑者到领跑者?背后又有哪些精彩故事?

  激发潜能推动产业争先

  近日,省经信厅公布了2020年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名单,全省共有86家企业入围,其中宁波15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推动单项冠军引育机制改革,是宁波激发传统优势产业潜能的有力举措之一。

  2020年,宁波市坚持重点牵引和统筹发展同频共振,健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机制,构建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等5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生态,建立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未来产业等新经济培育发展机制,争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打赢全国新一轮“总部企业”招引大战,去年1月,市委改革委出台了《宁波市深化改革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聚焦八大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补链强链的综合型总部企业。2020年,各地新引进和培育总部及类总部企业累计近100家。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2020年,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动“10+N”便利化改革,着力在加强市场主体保护、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务服务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实现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软环境。

  投资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改革,是鄞州区承担的宁波市级改革试点。该区聚焦项目竣工验收“一件事”,创新探索数字赋能集成式验收改革,改变了原来10多个审批部门分头验收,项目单位向各审批部门提交材料多、重复递交率高、项目全程验收时间长等困扰。推行以来,已完成竣工联合验收95次,工业项目联合验收平均用时66天,房地产建设项目平均用时8.5天,验收效率大幅提高。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让企业办事更便利。慈溪市掌起镇提出小微园区建设发展场景化概念,将“万洋众创城”小微园区从方便企业办事向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园区管理等领域延伸,打造集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等业态为一体的“工业创新综合体”项目平台。目前,“万洋众创城”入驻小微企业157家。

  据市委改革办统计,目前宁波已实现企业开办网上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水电气网报装、过户、更名等43项公共服务实现联办,大多数不动产登记60分钟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90天”、工程建设项目“最多80天”,探索“不见面开评标”模式,平均2个小时可完成一宗项目交易。

江北庄桥水稻收割场景 

  改革引领汇聚创新力量

  去年11月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2019-2035)》,刷爆宁波人朋友圈。甬江科创大走廊是宁波的创新核心,这里聚集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30多家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以及全市三分之一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改革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2020年,宁波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健全改革创新治理体系,推动科技争先,汇聚迈向科技强市的磅礴力量——

  “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制度更加完善。在去年9月的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式现场,“揭榜挂帅·全球引才”项目发布,12位攻关难题揭榜单位代表上台“揭榜”。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吸引海内外20家知名高校院所、3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6家单项冠军企业的465个人才团队“揭榜”,一条“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创新链正在形成。

  科创平台建设稳步前进。2020年,阿里创新中心、鲲鹏产业园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在宁波落户,人才强市和创新强市建设有力推进。宁波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去年7个分园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70多个,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目前,全市累计引进集聚产业技术研究院69家,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有了新突破。2020年6月,中国科协公布22个“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名单,宁波位列其中。去年一年,宁波新建了50家企业科协和10家园区科协,新建了一批国家(省)级学会宁波服务站,引导企业利用科创平台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交易,促进优质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宁波市科协还与上海杨浦区科协、江苏无锡市科协、嘉兴市科协、安徽铜陵市科协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区域创新组织”,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加快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扩大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发布《加快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0年,宁波还从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方面全面发力,不断完善文化金融生态链,全力推动“三首”产品研发、推广与应用,为全社会加速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聚焦难点宁波环境更优

  过去的一年,宁波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交通设施、文化场馆、车辆检测站、旅游景区、医疗卫生、城乡公厕、农贸市场等九大领域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

  铁路宁波站枢纽综合治理创新和服务环境优化改革项目,是市级改革试点项目。2020年,海曙区围绕“车、票、人、物、管、场、景”七大核心要素,着力破解旅客出行、候车、乘车等全过程全场景各类问题需求,努力打造一流综合枢纽和城市客厅。比如,全面启用汽车、火车电子客票和人脸识别闸机,实现刷脸秒进站;站区周边6个停车场信息接入宁波市智慧交通停车诱导系统,车主可通过该系统选择合适的停车场。

  宁波还聚焦高质量发展、市域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和关键点问题,统筹谋划和推进市域集成改革试点项目。

  深化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改革,建立健全宅基地“三权分置”登记和管理、使用权流转交易(租赁)、农房使用权证抵押贷款等配套政策制度。2020年,全市36个试点乡镇发放宅基地(农房)“三权分置”使用权证183本,引进开发项目166个,吸引投资26.04亿元。

  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海曙形成电梯加装“海曙模式”,江北、镇海、余姚等地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一大批环境“顽疾”得到破解。

  率先开展公民个人身份证信息连锁变更、渔业捕捞、人才全周期服务、地名管理、拟上市(含挂牌)企业获得合法合规证明等“一件事”改革,相关做法走在全省前列。

  全面推广“公证E通”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设置“公证E通”服务点83个,推出公证“掌上办”事项55项,累计办理公证8055件,群众满意率达98%,基本实现公证服务“就近办、掌上办、一次办”。

  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再进一步。去年,市委改革委制定出台了《宁波市保障“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若干规定(试行)》,确保改革成果落地。

  “今年,我们将坚持数字赋能和改革攻坚破难,实现各项改革迭代升级和螺旋式上升,努力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改革模范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改革贡献。”阎勤说。 

记者:张星
审核:张晨
总编辑:张益波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