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晨 司徒张星 报道)住在江北区文教街道的吴建国老师是个小人书收藏家,也是宁波市收藏协会理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爱上了收藏连环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多年来,他一共收藏了2万多册连环画,这些都是他在全国各地收集的。目前在江北区的各个小学、公安局展出。
吴老师对笔者说道,“我们是看这小人书长大的。这收藏小人书,一头扎进去就出不来了,喜欢得不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回忆着说,刚开始接触收藏,只要是连环画他都会买,后来,他的书画老师李羡唐先生鼓励他将连环画收藏作为一门学问、一项事业来研究。“还能从连环画里学习书法、绘画。” 于是,零星的、没有重点的收藏,慢慢发展为有体系、有计划的收藏。他开始奔走于全国各地,参加各地连环画交流大会,认识连环画创作者和连友们。旧书店、废品收购站、连友家,都是他淘“宝贝”的好去处,杭州、上海、江苏、湖南、广州等全国各地都有他的足迹。
慢慢的,他与废品收购站、旧书店的老板成为好朋友,从最初的主动找他们淘连环画、老照片、画册,到如今老板们只要收到这些老物件,都会主动联系他。一些数量较少的连环画缺本,他常在专业交易网站上购买。
为了更好的收藏连环画,吴老师将一套40多平米的单身公寓改装为专属的藏书楼,专门放置自己的这些宝贝。笔者看到,8个3米长的书架上,连环画摆得满满当当,横横竖竖整齐摞好,有书本大小的,有巴掌大小的,也有半个银行卡大小的袖珍版,各个时期出版的应有尽有……除了连环画,他还会收藏一些老照片、像章、文书、毕业证书之类的老物件,一是收藏,再者是这些旧物能可以与其他藏友交换自己喜欢的物件。
笔者在观摩中发现,2万多本连环画,几乎每一本都由一个透明塑料袋仔细封装好。吴建国说道,所有的连环画里,他最喜欢读的是《山乡巨变》。每次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悟。“这些连环画,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记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迁。”
吴建国如今经营着一家版面设计工作室,基本上每天都会到这间房来,掸掸灰,看看连环画,度过自己的悠闲时光,这间房被他称为“聊斋”。笔者对这个名字感到好奇,吴建国笑着解释道,“小人书的‘年纪’很大,跟它们呆在一起,很有‘聊斋’的感觉。”在这里,吴老师拿出了一沓《白求恩》连环画,有5个版本,英文、阿拉伯文、法文的都有。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搬出一摞《中国故事成语》,一套45本,从1973年贺友直等画的第一本,到吴大成画的最后一本,他花了好多年心血才收集齐。“这最后一本,出版的数量很少,特别珍贵。”他动作缓慢、仔细拆开透明塑料袋,给笔者展示,看纸张、书角、出版版次、数量,“这一套是10品,最高品质,现在市场价应该有2万多了吧。”
这位年过半百的收藏达人,说起连环画创作名家,立刻变身 “粉丝”,喜滋滋地拿出他的“签名册”,指给笔者看邵家声、陆小弟、桑麟康等名家在本子上的插画、签名、印章。“交流会上遇到名家,我都会他麻烦们给我个签名,你说这多珍贵呀!”
笔者了解到,吴建国老师不仅是个收藏家,更是一位公益推行者。自2014年开始,吴建国老师连续六年推行“小人书,大世界,暑期进社区活动”,坚持在繁景等社区举行连环画暑期展览,以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此外,他在自己的吴建国工作室里开辟了一个角落,挑选了一些故事性强的连环画,给孩子们借阅。每逢重要纪念日,只要有需求,他都会挑选出对应主题的连环画,参加藏品展览或主题活动。“收藏连环画,就是一种兴趣,自娱自乐。不单为赚钱、交友,更是闲来翻翻看,也是个乐儿。”他说,现在的孩子有很多印刷精美的少年读物和画册,但他们大多不知道祖辈常看的小人书里的故事了。“不能让传统连环画消失,更不能让外国的连环画把我们自己的市场给挤垮了。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些连环画,他还特意编了一段顺口溜,由连环画书名串起来:
“熟悉这些的人还多吗?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左邻《白毛女》,右邻《李双双》,屋前《分水岭》,屋后《沙家浜》,东望《龙须沟》,西看《汾水长流》。我出生在《革命家庭》,爸爸《县委书记》,妈妈《党的女儿》,哥哥《铁道卫士》,姐姐《赵一曼》,弟弟《小兵张嘎》,妹妹《女飞行员》。……我带上《鸡毛信》和《神秘的伴侣》,《快马加鞭》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追了《七天七夜》,冒着《暴风骤雨》……” 这首顺口溜,他已经制成了宣传板,将书名的部分空出,今后放上对应的连环画册。
这些的小玩意现在都变成了珍贵的时代印记。这些曾经物廉价美的连环画以和小人书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是最佳的知识来源,而前来观看的人们也在欣赏这些小物件的同时回忆着自己的过去。“生活前进的脚步固然值得欣喜,但是我觉得,世界可以变、生活可以变、开心、快乐的童心却不能改变!连环画,是烙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底,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吴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