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幽明与洞察——论张峻明的“废墟”体验与观看策略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0-06-19 18:40:19  点击:11768 
分享:
画家张峻明

本报讯(记者 张怡容 报道) 张峻明,1966年生于山西省寿阳县,曾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和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油画高研班,师从油画大家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先生。现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教育推广与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教育智库网特聘专家。

作品曾在俄罗斯联邦卫国战争纪念馆,参加让历史照亮未来,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获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优秀作品奖。曾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国家主题性创作等多个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代表作品有《岁月留声》、《石窟艺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航空报国英雄——罗阳》等。

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浙江宁波美术馆、义乌博物馆、山东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等多个重要场馆和私人美术馆、私人收藏家,出版多部个人专著。
张峻明最初引起画坛关注的是油画风景——高速路系列,画面空无一人,路是无始无终,从你的眼前通向遥远的天际,边线很硬朗,总在山野间蜿蜒穿行,引发遐想。他不是一位自然主义者,故在路与山野的关系上以承载与打开的方式,追问人的存在。那还是在21世纪初。同时,后工业时代的工厂废墟又进入他的视野,特别是2012年有一批作品,如《钢铁时代》《凝固的空间》《尘封的记忆》,还有2013年的《走过冬日》,到处都是人的痕迹,却只见光阴斑驳,人去楼空。张峻明的画吸引我的就在于画面弥漫着的一种情绪,而且这种情绪能刻入风景,在形色光影之间彷徨。或者说,在画面中的每一个笔触,都带有这种情绪的印记,这不是别人能学到的,那是天性里的东西,我们都说是气质,能在空寂中不断地散发。绘画真正的活性,就在这里。
张峻明 石窟艺术 
如果说那些表现现实的画,张峻明是在刻写记忆,将人生的种种体验注入其中,那么,再看看他耗费三年心血完成的《石窟艺术》,画幅巨大,人物众多,但主体是大佛,在石窟幽明的光线中,呈现出十分饱满的面容。光线处理得恰到好处,而神情,尤其是佛的眼神似乎看穿了许多岁月。可与其说是佛的看穿,毋宁说是画家对历史的洞察,幽明与洞察,成为我对这一作品难以抹去的印象。张峻明并没有远离原先的创作思路,他依然充分调动光影在空间表现中的有利因素,在虚实关系的渐次推移中,收纳各种细节,丰富画面。这是张峻明写实绘画的工夫。他的空间感觉特别好,控制画面的能力也特别强。论景深,云岗大佛的这20号窟很有限,无论是大佛与背后的崖壁,还是大佛与前置的脚手架,脚手架的上上下下,或工匠或僧人,或远或近,都拉得开。但回到“洞察”这一概念上,便可感觉到张峻明对历史的观看有一双绘画的眼,即在聚焦的过程中推移视线,逼近眼前的事物,洞穿历史的光阴,光,又成为他处理现实与历史之间关系的重要媒介。
张峻明 凝固的空间
洞察,是由近及远的观看,是贴近事物本质的观看,是逼视也是眺望,但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看视点。张骏明避开了与大佛的眼神对接的角度,让自己的视线投向大佛,又在大佛那里折射出来。其实,张峻明只能让佛像阻挡了观看者的视线,但作者的视线是穿越还是折返,就成为一个被悬置的问题。能看进去吗?能看到什么?我们不是在观看留存至今的历史遗迹,而是来到历史的现场。历史存在于人的认知,可人们在认知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又有什么东西被认知。张峻明非常会懂得利用现场,将两个不同向度的历史时间在一个瞬间叠置。即他选择佛像开凿到胸部后正往下落架的时间点,佛像上部完整而下部还处于粗胚状态,可以再现北魏文成帝那个“百废待举”的年代,而现实是,石窟前后来完工的木构楼阁崩塌了,佛像外露,下部风化严重,而上部保存较为完好。时间的逆向转换,其交结点就在佛像胸部,这个被张峻明抓住了。于是,这一废墟状态的遗址又激发起他的绘画热情,他可以充分地利用现场,搭架拍照,使用模特儿,以确保真实地再现。同样是“废墟”,张峻明让云岗大佛有了一个新的解释,同时又给他转换视角提供了便利。
张峻明 尘封的记忆
对许多画家而言,历史的真实永远都是一道难题。他们竭尽情思,耗费心机,都只能在想象中建构,主体形象也难以获得人们的认同。张峻明的《石窟艺术》一画,一尊大佛扑面而来,其他所有的叙事情节都只不过在理顺历史发生的时间问题。从一开始,他的思路就很明确,无论是初稿中表现的龙门石窟中奉先寺大佛,还是最后定稿中表现的云岗第20窟的大佛,画面都是三大要素:石窟的历史现场、脚手架及僧侣与工匠。佛是主体,其余都是陈述性的细节。所以,从草图评审开始,他就一路通畅地走到终评,将那一历史通过他的画笔定格在国家博物馆,虽然其中也经历许多辛劳和困苦。
张峻明 走过冬日
现实与历史,在张峻明的笔下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他可以透过现实看历史,也可以通过历史反观现实,而“废墟”就是其中的媒介。废墟,意味一种破坏性的力量进入,摧毁了既有的东西。高速路不是废墟,但修建中开山辟岭,自然景色被破坏了,废墟的概念同样存在,特别是路上的残雪,也有废墟感。可见,废墟是张峻明一个明确的审美取向,他可以从中追寻逝去的岁月,缅怀生命的迹象,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想象,这让张峻明的绘画有了一份难得历史厚度与思维空间。他会在历史性的时空中洞察事物,会清理许多不必要的介入,他的画有幽幽神思。从这一意义上,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历史画家,极其聪明,颇有才华。

张峻明 新废墟之一


张峻明 新废墟之二

张峻明 新废墟之三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