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留学这一年 回望那些事(上)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7-12-26 14:08:14  点击:7332 
分享:

再过几天,2017年将画上句号。

将留学作为关键词进行搜检,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是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4.45万人,2017年留学生数量实现持续增长也应毫无悬念。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有的挑灯夜战学习、有的手忙脚乱生活……他们看似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轨迹,但面对中外文化差异时的茫然、适应、反思,却是人生中的独特经历。在留学光环早已消褪的今天,这经历可算是最大的无形财富。

当我们将目光投至留学领域时,这一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宿舍楼发生了“撕名牌”事件——贴在房间门上、带有“中文名”特征的名牌被撕掉,引发中国留学生一片哗然;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的一位中国学子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20岁,而“章莹颖事件”更是把留学生安全问题带到公众的视野;被称为美国高考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国际考场6月考试被取消,不少学子措手不及;游学市场持续红火,各种机构一拥而上;大大小小的教育展接踵而来,“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院校越来越受到中国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让多少国人揪心的留日中国学生江歌被害案在2017年底于东京宣判……

这些人、这些事被记录于《海外学子》版的方寸之间,他们的努力、悲喜构成了这一年的留学表情。这些表情属于留学生群体,又不仅仅限于留学生群体。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透过这些表情,也许可看见你我。

关键词 态度

“我的名字意味着倡导和平,也是我出生的城市的头两个字。这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这包含了我父母对我未来的期许……”2017年2月,名为《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在社交网络脸书(Facebook)上发布后,被大量转载。

视频的起因,是于同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宿舍楼发生的“撕名牌”事件——贴在房间门上、带有“中文名”特征的名牌被撕掉,而一些中国留学生因在名牌上写了英文名而“幸免于撕”。事件发生后,哥伦比亚大学几位中国留学生发布视频《说出我的名字》,积极发声,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在该视频中,视频制作者闫呼和与他的同学都表现得心平气和。“不争执、不控诉,我们只是想坐下来好好地沟通与对话。”在闫呼和看来,这是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回应方式,“我们在海外留学,不仅仅是为了增长学识,对自我文化身份的体认和反思也是留学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没有脾气,但不能没有态度。”几位中国留学生借视频传递出的态度和声音,引发了不少观看者的共鸣。

“撕名牌”事件余波未平,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又传出有人在公共区域张贴“中国人需要道德教育”传单的新闻。事件发生后,得州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发布“ECJ张贴事件——面对种族歧视,我们不会沉默”的声明。声明在表达抗议的同时,呼吁中国学生理性发声。许多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平台转发了这则声明。由于中国留学生的举报、反馈,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校方表示会按程序处理。该校校长发表声明称,传单上的内容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并指出根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都有权在没有恐惧以及不会成为仇恨或歧视对象的环境中学习、教课和工作。

在歧视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遭歧视的案例也不时见诸媒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就有对早期留学生自尊心受挫的不愉快经历的描写。鲁迅、郁达夫的笔下,都曾记述过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

面对歧视,勇敢说“不”,积极发声,是海外学子的权利,也是海外学子的态度。如何说“不”,反映的是海外学子的形象,也关乎海外学子能否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赵晓霞)

关键词 服务

“我相信集体的力量。当一群人在齐心协力朝着一样的目标努力时,那种心潮澎湃,那种激动和感动,让人无法抗拒。”回想竞选全法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时的场景,言犹在耳,仿如昨日。匆匆一年已然定格成过往的年华,蓦然回首,躬身自省,是否兑现了信誓旦旦的诺言?是否还葆有初心?自己答不上来,但是这一段无悔的岁月,许许多多的场景,纵然时过境迁,却历久弥新。

忘不了那个下着雨、刮着风的寒冬之夜,学联工作人员穿梭在巴黎的各大文艺场馆,寻找第二天学联春节晚会彩排的场地:一名同学强忍着肚子的疼痛,通知每一个节目负责人等待最终的场地信息;一名同学用近乎嘶哑的声音,按照场地名单上的联系方式一个个地打电话去询问。这只是全法学联筹备春晚上百个日夜中的普通一天。事非经过不知难。正是每一个人一点一滴的努力,同时集聚了每一个人的智慧,才有最后美丽的绽放。晚会现场,逾千名中法观众赞叹不已。活动展现了中国留法学子的艺术水准,更演绎了团结协作的感人乐章。

忘不了有人不解、质疑,但也有人在坚守、坚持。有人认为,学联不发工资,不能收获物质利益;有人认为,来到国外留学,就应该远离中国人的圈子,包括学联组织;有人认为,做学联工作的同学都是学习不好的同学。面对种种质疑,学联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学人、代表学人、激励学人”的宗旨,用学习和工作成绩诠释了责任和担当。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各级学联组织,生动地体现了学联组织的吸引力。学联组织传递的是海外学子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忘不了这一年,与学联相关的时间和空间。2017年7月,在北京,来自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世界各地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负责人,抒怀畅谈。让人感叹,梦想像阳光雨露,并不会因为空间距离而变。今年12月,坐标巴黎,老中青三代留法学子纪念高考恢复40周年,追忆似水年华。耄耋之年的老者回忆起留学生活,更让人动容。

匆匆一年的学联岁月,飞逝而过,留下太多内心的触动。这些人、这些事,如此无法割舍,何时能说再见?

(刘源辉)

(作者为全法学联主席)

关键词 游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收入家庭的增多,许多家长越来越看重海外教育资源。2017年发布的《国际游学蓝皮书》显示,在游学花费方面,能接受2万至3万元开销的家庭占29.4%,能接受1万至2万元开销的占27.8%,能接受3万至5万元开销的占27.5%,能接受1万元以下开销的占了近12%。

根据启德教育发布的《留学市场2017年盘点与2018年趋势预测报告》,海外游学人群初中生占比达49%,高中生占比达24%,合计占比超过73%,这表明青少年依旧是海外游学市场的主力军。除此之外,有不少小学生也加入了海外游学的队伍当中。

谈及游学热现象,相关教育专家认为,游学热与国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方式转变有密切关系。对于那些想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游学被视为提前的体验。与此同时,现在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比较关注游学,包括大学在假期也会组织学生交换、海外游等项目,培训机构更是不断推出假期游学活动,家长和学生也很容易被游学的信息包围。

但在游学热潮之下,外界对于海外游学的质疑声一直不断。有人指出,一些旅行社的游学产品,只是到校园简单游览参观,孩子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却收取了比普通旅游产品高几倍的价格。还有人吐槽说,孩子游学期间购物时间过长。

其实,教育部早在2014年7月就在其官网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海外游学市场加以规范。但在目前的游学市场上,承办的主体不止限于学校,也有旅行社、教育机构等,他们的主管单位既有教育部门,也有旅游部门,使得游学机构的监管权责不明晰。因此,主管部门如何监管审核、家长如何理性鉴别选择游学项目等,还需要各地相关部门的有效引导和进一步规范。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从服务、人员、产品、基地、安全等各个环节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让研学旅行“有规可依”。

在启德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未来的游学行业将细分为游学式、营地式、研学旅行三大类。在游学市场进一步细分化的趋势下,针对成人游学、大学生游学以及中小学生游学的产品将更具针对性,越来越多元化,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量身定制”的游学产品将受到更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薛 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5日   第 09 版)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