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生活精彩 人生出彩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9-08-27 00:00:00  点击:7098 
分享: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

有奋斗就有希望,有开拓就有奔头,这在推动全社会活力进一步迸发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奋斗者获得感满满

以时间为“经”,以一个个民生故事为“纬”,就会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一幅亿万中国人民收获美好生活、精彩人生的织锦

走进“时光屋”,在缝纫机、“大方砖”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中触摸旧时光,体悟今日生活来之不易;进入“供销社”,体验米面粮油“凭票供应”,更觉今天物质生活之丰富;换上工装裤、“的确良”,在老照相馆拍张照,通过镜头展现70年服饰风尚变迁……这段时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办的2019年时光博物馆活动,开启了全国巡展,人们在一个个“光阴的故事”中,感受新中国70年的历史巨变,也让人们对获得感有了一份更切身的体悟。

1949—2019,这70年,是中国走向富强、迈向复兴的70年,也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的7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种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被认为是理想的好生活。这样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短缺状况。那时,有的地方群众还是“一条竹竿当衣柜,两块木板铺张床,三顿吃的是杂粮”;如今,“泥坯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满眼的“蓝灰黑”早已是色彩斑斓的着装,爬屋上树看露天电影也成为回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66.6倍。告别了物资匮乏,扔掉了各种票证,远离了商品短缺,挥别了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70年里,亿万中国人民在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上稳步前进。

70年来,时代的“民生热词”一直在变,从粮票、公共食堂、“三转一响”,到“菜篮子工程”、万元户、下海,再到5G、“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不是一时性的制度安排,而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发展智慧,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以出行为例,从绿皮车到高铁的升级换代,从关注速度快慢、服务如何,到关注火车站打车难有没有缓解、高铁上怎么收到沿途的外卖,群众的需求得到越来越精准的满足。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让亿万中国人民在与时代同进步、在与国家共发展中,收获了更美好的生活。

70年里,中国人民收获的,不仅有生活的精彩,更有人生的出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为拼搏者、奋斗者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拿教育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14%,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占比不足1%。从广泛开设扫盲班、识字班,到推广速成识字法、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70年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50%,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形式越来越多样,既推动了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最令人充满成就感的,永远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多,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大。有奋斗就有希望,有开拓就有奔头,这在推动全社会活力进一步迸发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奋斗者获得感满满。

如果以时间为“经”,以一个个民生故事为“纬”,就会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一幅亿万中国人民收获美好生活、精彩人生的织锦:“路修通了”“城里落户了”“涨工资了”“住上新房子了”“环境更好了”……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70年春华秋实。“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让我们以梦为马、再接再厉,继续向着幸福生活、美好明天而努力奔跑。(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7日   05 版)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