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香港应该是让港人骄傲的地方”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9-08-21 00:00:00  点击:7013 
分享:

两个多月来,香港接连发生的暴力事件严重冲击经济民生根基,令“东方之珠”蒙羞。在内地求学、就业、创业的港人,始终心系家园。他们有人期间数次回港,目睹令人痛心的暴行;有人通过媒体报道持续关注,在朋友圈转发新闻并为香港祈福。

港人心中的家园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看待近期香港的乱局?此刻想对关爱香港的朋友说些什么?对于香港的明天又有哪些期盼?记者为此采访了多名在内地求学和发展的港人。

暴行害港让人心痛

谈及近期香港的暴力事件,在内地读书的港生徐天赐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以和平理性手段表达诉求,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由表达意见的范畴,公然冒犯国家和民族尊严,肆意践踏“一国两制”原则底线,极大地伤害了全中国人民的感情。

“我有很多内地朋友,他们最近非常吃惊,大家都觉得香港是很文明的地方,现在怎么变得那么不理性。其实香港只有一小部分人采取的表达方式不理性或者过激,但他们不能代表全体港人。”在内地金融界发展20多年的港人张永康说。

张永康说,世界上许多地方有不同的示威,民众要表达诉求,但是没看到他们要堵住机场影响交通。“香港从前给人的感觉是高效率、国际化,现在却都可能受了影响。”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8月13日回到香港。“当时机场有许多示威者,他们情绪很激动,到处滋扰旅客,当晚还发生了禁锢和虐打内地旅客和记者事件。”谈及此事,冯国佑心痛不已。“这影响到香港的国际声誉,针对内地同胞的暴力行为,更伤害了两地人民的感情。”

冯国佑说,香港的成功是几代人长期努力的成果,如果因少部分人的误解和暴力行为,让香港的根基被摧毁,那700万人的家园在未来几十年都很难恢复荣光。

钦佩港警保卫家园

两个多月来,香港警察挺身抗暴、捍卫香港法治之举,让冯国佑深为钦佩和感动。他组织亲友前往香港警署,向这座城市的守护者表达敬意。“警察告诉我,辛苦是应该的,能得到广大的市民理解和认可,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

港人邓兆堃是常居成都的金融创业者,他坦言自己和很多香港朋友一样,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有人试图抛开‘一国两制’,我们都觉得很荒谬。媒体所报道那些负面的事情,不能代表香港大部分人的想法。”他和身边港人朋友都希望踏踏实实过日子,搭上受世界追捧的中国发展顺风车,享受老百姓该有的美好生活。

正在浙江横店紧锣密鼓筹备新戏的香港导演吴锦源说,从前的香港是守望相助、互尊互爱的社会。暴力手段不能达成美好结果,希望大家用开诚布公的方法,用包容的心态、爱和善念去面对明天。

爱国爱港才是主流

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即将留京工作的港人王柏荣想对内地朋友说,香港到今天仍是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不少港人仍具备较高专业水准与素养,香港仍是尊法守法的地方,更有很大一部分爱国爱港的市民与青年。

“我心目中的香港,应该是让香港人感到骄傲的地方。大家对未来充满希冀,能看到社会在发展、民生有改善,而不是每时每刻陷入拉扯与撕裂之中。”王柏荣说。

在上海等内地城市从事城市规划咨询的港人叶祖达说,这段时间有很多香港市民站出来,表示不愿看香港走向动荡,要守护自己的家园。“沉默的大多数”已经开始发声了。

在辗转内地工作之余,叶祖达还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对于反对派扬言发动的“九月罢课”,他认为,大学上课相对自由,因而罢课效果应该比较有限。中学生承载着家庭等对他们的要求和期待,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罢课。“高校里可以自由表达不同意见,但不能影响和干涉别人,让有些人‘被罢课’,更不能用暴力来达到个人目的。”

“香港有一部分教师,可能把太多政治取向带进教学,把个人观点灌输给学生,没有客观地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反省和改进的地方。”叶祖达说。

用心携手守护香江

“香港肯定能够渡过这一关,希望大家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多一点正能量,一起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支持香港警方。”邓兆堃说。

在内地有十多年房地产工作经验的港人张伟文说,特区政府一直以来做了很多好事,善于听取民意,出台改善民生的政策。“国家在很多政策上都非常支持香港,‘一国两制’的理念和实践取得了成效,不希望它受到干扰和破坏。”

在北京成立市场营销公司的港人吴庭珠说,她之前做了十几年高管,现在创业已近4年。“内地的市场真的很大,我想尝试一下。因为有‘一国两制’的便利,我们拿着回乡证来内地也没有时限,这里有很多机会,可以自己去发掘。”

“绝大多数香港人认同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人的未来跟国家密不可分。”张永康说。吴庭珠想对港人说,不要把视野局限在香港岛、九龙、新界,过了深圳再去看,神州大地丰富多彩,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香港年轻人尤其需要过来看看,不要一味相信传媒告诉你的话,有时候你需要踏上这块土地,真正经历感受过,你会有不同的观点。”(记者 张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1日   第 03 版)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