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海外网评:“日美友好”的实质是同盟关系下的相互利用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9-05-28 00:00:00  点击:7294 
分享:
从特朗普此次访日行程和双方实际互动看,日美双方基于各自利益诉求,均着力彰显突出“日美友好”,并尝试拓展新形势下战略合作的领域;但这仍然无法掩盖双方在诸多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

1124548635_15589625668971n.jpg

5月27日,在日本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工作午餐。 (图源:新华网)

5月25日至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受邀以“国宾”身份访日,是日美两国为维持、巩固“特殊同盟关系”而集中展开的一次“政治运作”。这次“政治运作”的大背景是急速变化的国际格局、趋向升温的大国博弈,以及日益复杂而微妙的日美关系。

从特朗普此次访日行程和双方实际互动看,日美双方基于各自利益诉求,均着力彰显突出“日美友好”,并尝试拓展新形势下战略合作的领域;但这仍然无法掩盖双方在诸多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日美友好”之下暗流涌动的现实表明:一个协调合作与摩擦矛盾同步增长的日美关系,以及因此催化加速的日本外交乃至战略自主性的增长,将成为常态。

在日方积极运作下,特朗普此次访日,显示出尤其强烈且刻意的“对外宣示”色彩。特别是考虑到安倍4月刚访美,以及特朗普还将在下月赴日出席大阪G20峰会。在双方看来,相比务实讨论问题,在形式姿态上做足“日美友好”才是压倒一切目标,才能满足各自领导人的国内政治需求。日美两国政府和主流媒体均高调宣称打造“友好而紧密的同盟关系”。在行程安排上,日本煞费苦心,试图通过各种高规格礼仪与“个人化定制”待遇,充分彰显日美首脑“亲密关系”,而尽可能避免暴露日美实质分歧,如不安排国会演讲,不发表联合声明等。但这仍不能阻止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及推特上“率性而为”、“自由发言”,使得日美在诸多问题上的“温差”再度公开化。日本国内舆情对特朗普的负面观感,也未能因这次访问而发生任何积极转变。

在具体议题上,特朗普和安倍的互动表明:基于在亚太乃至全球联合“霸权护持”的战略诉求,及其衍生出的、具有深厚渊源的外交防务合作,仍是日美关系赖以生存的根基。支持同盟的日美战略精英也在有意识地调动这些因素,来稳固日美关系“基本盘”。显然,美国将更倾向于发挥“离岸平衡”手段,推动日本在同盟、区域乃至全球安全事务中承担更多权责,回应日本的诉求,持续为其军事安全政策“松绑”。特朗普登上“加贺”号准航母,正是这一姿态的体现。在地区方面,日美宣称将继续协调对朝政策,并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试图使该构想成为同盟关系新的增长点。以大阪G20、WTO改革为契机,日美还在部分国际机制改革议题上“积极共振”,展开呼应。所谓“日美友好”的实质,是双方基于现实主义同盟关系前提下的“相互利用”。而且,日美联合“霸权护持”的战略诉求背后,很大程度上仍是战略竞争考虑,冷战式思维色彩仍然突出。

在战略协调有所拓展的同时,日美之间的矛盾因素也在增长。特朗普提出希望与日方磋商的三项重点议题即军事、贸易及朝鲜,而其中后两者的日美分歧已相当明显而深刻。贸易问题上,特朗普一抵达日本即再度呼吁让日美贸易“更加公平”,预示了两国贸易磋商将继续陷入艰难的“长期战”;针对朝鲜此前试射短程导弹,特朗普在日本再度表示“对于美国这不是问题”,也让日本更为担忧美国的安全承诺是否有效。在表层性的、具体议题的分歧之下,还有更为深层的对立:在日本看来,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正以一种“反传统的”、难以预测的方式“放弃国际责任和道义领导地位”,并寻求与盟友建立更基于现实利益的互动模式,这让日本一直以来所依赖的现实国际环境、秩序规则乃至同盟体制都受到严重冲击。日美围绕同盟、地区及全球秩序的“观念鸿沟”正显著扩大,日美间的“政治默契”“情感联结”乃至“价值观纽带”均不同程度受损,这也成为日美间“暗流涌动”更为关键的原因。

尽管日美首脑“高调秀团结”,但在日本决策者和战略专家们看来,现在日本的对美外交实际上处于“近年来最难时期”。在“喜怒无常”的特朗普面前,作为盟友的日本必须具备“空前的忍耐力与灵活性”。日本一方面通过积极沟通、劝说与参与,期望稳定同盟关系,促使美国“实行更为稳健和合作的对外战略”;另一方面也更为积极地发挥战略自主性,追求“独立于美国的日本国家利益”,包括在中美之间采取“相对更为平衡的姿态”,以及以“自由主义旗手”姿态推动“广域经济战略”,争取战略行动空间,力争引导国际秩序重组,乃至创造输出新的规则概念。

实际上自二战结束后以来,日本对外交乃至对国家战略自主性的追求就一直持续,并在后冷战时期加速。特朗普的对外战略及对日政策很显然在当下发挥了强有力的刺激作用,推动日本以一种更主动、更自我的方式,设法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实现战略利益最大化。

(卢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