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今朝“战旗”美如画(新春走基层)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9-02-20 15:21:59  点击:7087 
分享:


战旗村“乡村十八坊”一角

“十八坊”展示特色

灰瓦白墙,石子路,道路两旁,榨油坊、酱油坊、布鞋坊、竹编坊、豆瓣坊……一家接着一家,店铺林立。春节前夕,这里游人如织,买卖兴旺。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走进战旗村,最吸引游客的就是这个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群。

从十八坊入口往里不远就是郫县豆瓣坊,酱香四溢,吸引来最旺的人气,这里生产着闻名天下的郫县豆瓣酱,许多游客都买上一两瓶。

再往里走,就到了唐昌布鞋坊,61岁的赖淑芳是唐昌布鞋的传承人,她正微笑着招呼客人,“我们是生产、销售、互动于一体,既让大家能够知道布鞋的制作过程,也让大家了解小小的布鞋背后的传统文化。”

唐昌布鞋起源于明朝时期的包边千层底布鞋,要经过32道工序方能完工。2000年,赖淑芳和两个姊妹凑了4000元买了两台缝纫机,成立了“唐昌布鞋店”。

这几年,随着游客的增多,布鞋生意越来越好。她们还解决了不少当地人就业,店里还有肢体残疾人和大家一起忙碌。

壮大乡村产业

“战旗村的优势是离成都市区比较近,而劣势同样是离市区比较近,前不依山、后不傍水,旅游资源并不是很好。多年来,我们通过展示和挖掘本地的特色来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残联一名工作人员说。

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1965年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由此得名。该村地处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距成都市区25公里,具有方便快捷的交通优势。

近年来,该村因率先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而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样本。村里依靠花卉、都市现代农业、生态人文、非遗作坊等资源发展旅游,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

村里的负责人介绍,全村529户1704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多元,高出郫都区平均水平近千元,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也越来越安逸。村里的69名残疾人也从中受益。

村里道路整洁,家家户户的联排别墅坐落在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之中,村民热情好客,文明有礼。

战旗村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补齐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种举措,终于使该村走上致富之路。

搭上互联网便车

近年来,战旗村又一次抓住机遇,搭上了互联网的便车,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村委会负责人介绍,2017年11月,战旗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京东云创”“猪八戒网”“天下星农”等知名品牌营销公司合作,搭建“人人耘”种养平台,实现农特产品“买进全川、卖出全球”精准营销。

在“人人耘”种养平台的电脑屏幕前,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个平台,城里人可在农场中认领菜地,并通过手机APP实时关注蔬菜生长。目前,该平台的注册人数已达5万多人,销售总额达2500多万元。

在战旗村,有着成都“小普罗旺斯”之称的“妈妈农庄”是四川第一家规模化熏衣草种植基地,是“以旅助农”的典型代表,在利用互联网推进产业富民过程中,“妈妈农庄”等项目发挥了带动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20日第02版 记者 陈劲松 文/图)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