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外部环境更加严峻,2019中国经济怎么走?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9-01-28 00:00:00  点击:7229 
分享: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需增长动力下降以及各种政策纷争摩擦加剧,中国在保持定力的同时,要把思维跳出摩擦和冲突的视角,回归国内改革开放需求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整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2018070715141968342725.jpg

资料图:正在作业的广西钦州港(图源:新华社)

近日,2018年中国经济“成绩单”的公布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一些境外机构和媒体在长期唱衰中国经济的思维枷锁之下,对中国经济6.6%的增速产生了质疑。诚然,中国经济在2018年的确遭遇了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高,经济风险显著提升,世界动荡调整变革不断加剧。同时,为了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在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矛盾和挑战。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条件变化结合在一起,使得2018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正是在如此巨大的下行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取得6.6%的增速,则具有了更加厚重的分量,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可圈可点。首先,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成为经济发展最大动力,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其次是在促进民间投资、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和培育壮大新动能的稳投资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投资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增速比2017年提高2.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2.8个百分点,高于国有控股投资6.8个百分点。再次,服务业“稳定器”作用逐步凸显,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新产业和新动能的快速增长。

当前,要看到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也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清晰的底线思维看待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第一,种种迹象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实际增速已经接近潜在增速(一国或地区在各项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情况下取得的最大经济增长率),需求管理政策支撑的扩张周期已经到达尾声,经济增速的普遍回落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这些情况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的外需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二,由于国际环境恶化以及自身经济增速下降,各国将会更加关注国内的就业质量和收入分配的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将会更加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构建国内制造业供应链,以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然而,这种变化会引发现有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调整,对中国经济构成较大挑战。

第三,出于对全球化收益分配的关注以及对长期战略利益的关注,各国经济政策选择更趋向内向性和保守主义,对外竞争性提高,由此造成的世界各国和地区间政策的不协调、摩擦甚至冲突会成为一种常态。

第四,当前,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处于新旧交替期,旧规则的效力显著下降,新规则尚未出现,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动难以得到有效约束,甚至会成为竞争国际规则主导权的手段和筹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很可能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压力,遭受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摩擦。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需增长动力下降以及各种政策纷争摩擦加剧,中国在保持定力的同时,要把思维跳出摩擦和冲突的视角,回归国内改革开放需求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整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探索:

一个是,中国要顺应内生的改革开放需求,沿着既定路径稳步地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这是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的根本之策。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落实既定的深化改革战略,完善创新驱动型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制度框架和微观基础,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进一步强化。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落实既定的扩大开放战略,推动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升级;三是要进一步降低外商投资壁垒,完善国内规则和法律,提高法律审批效率。

一个是,中国要适应与世界经济整体关系的变化,灵活且务实地回应世界经济的呼声和期待,以此推动外部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该顺应各国对于改革多边贸易投资体制的迫切需求,基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遵循国内改革和开放的既定方向,在多边框架下或开放包容的双边与诸边框架下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政府补贴和采购、投资政策、数字经济以及包容性增长等方面提出务实的“中国方案”。

(于春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海外网智库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