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抵京,开启了日本首相时隔7年的访华之旅。经历风风雨雨的中日关系,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终于逐步回归正轨。“这是可喜可贺之事!”日本防卫大学前校长五百旗头真这样说道。
被媒体称为“日本基辛格”的五百旗头真,是多届日本首相的智囊,在中日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安倍访华的评论,代表了日本国内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日本国内对安倍此访寄于厚望,综合看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期待中日共同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声音。当前全球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冲击和挑战,日本作为现行体制的受益者,对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有强烈需求。虽然维护日美同盟关系在日本外交政策中占据绝对优先位置,但并不意味着日本没有自己独立的考量。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朋友圈”、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让日本对“特朗普冲击”抱有极大不安和焦虑。同时,中日经贸关系的深度交融,也让日本意识到对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不能隔岸观火”。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津上俊哉的话说,如果美国执意将贸易战进行到底,最终受伤的绝不仅仅是个别国家,而是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在内的整个东北亚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的经济体,中日有责任有义务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二是期待中日探索“一带一路”合作新模式。过去几年,随着“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加之日本国内外因素的变化,日本最初极度排斥“一带一路”的态度逐渐出现缓和,特别是2017年5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正向解读的氛围开始增强。去年6月,安倍在一个国际场合首次公开表达了日本政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意向。安倍此访,将促成中日以何种方式共建“一带一路”引发广泛期待。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能源等大型项目,中日在“一带一路”沿线出现了激烈竞争。与其“斗则两伤”,不如“合则两利”。“一带一路”原本就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中日完全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合作共赢,找到最佳合作模式。事实上,中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日本企业有技术和管理优势,中国企业有劳动力成本较低和周期相对较短等优势,中日企业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探索联合竞标、共同投资、合作运营、风险共担等参与项目建设的新思路。
三是期待日本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已经日益从便宜劳动力转换为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一个近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是任何国家都不愿意错过的,对于过去40年已经尝到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甜头的日本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中国正在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举措,这无疑将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更大机遇和更广阔前景。此次安倍带来的约500名日本商界领袖组成的“豪华大团”,很能说明问题。很多日本人期待,以安倍此访为契机,能够带动中日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出现“井喷式”增长。
总而言之,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在波诡云谲的世界政治风云中确保中日关系发展行稳致远,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多注入一些稳定性力量。(海外网评论员 毛莉)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