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外资撤离论”言过其实

来源: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日期:2018-10-10 00:00:00  点击:7099 
分享:
当前的外资撤离之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相当影响的市场不安情绪,而这难免有夸大之嫌,并与事实不符。

1539150007161665.jpg

6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厂(图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总体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发展新动能在持续成长,基本面是健康的。然而,一些西方舆论却不时炒作中国“消费降级”、“外资撤离”、“金融危机”等论调,忽视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客观事实,夸大个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将刊发系列解读文章,对这些错误论调进行一一驳斥,帮助舆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形势。

--------------------------

近年来,有关外资从中国撤离的传闻此起彼伏。尤其是2018年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摩擦以来,这类的传闻更是不绝于耳。如果说以前的传闻引发对中国投资环境变差、对外资吸引力下降的担心,那么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当前的传闻则突显了对中国经济运行是否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忧虑。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打着所谓的“美国优先”旗号,接二连三地对华挑起贸易摩擦,追求所谓的“公平贸易”。美国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又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因此,美国采取的赤裸裸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不可避免地冲击到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尚待解决。外部冲击与内部固有矛盾叠加,易形成共振效应,给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些挑战。从上述背景来看,当前的外资撤离之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相当影响的市场不安情绪,而这难免有夸大之嫌,并与事实不符。

流动性是资本的基本特征

资本的基本特性就是具有流动性,流动性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外资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起飞的初期,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提供了比其他国家更优惠的投资条件,产生了巨大的洼地效应,吸引外资大量涌入,外资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内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加剧。一些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的外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经营困难、难以为继,选择了退出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反映在在利用外资上,就是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为此,通过不断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旨在不断加强鼓励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外商投资。故而,一些不符合中国产业发展需要而又难实现转型升级的外资企业只好选择撤资。

一些外资流向其它地区,也不排除在华经营成本上升的原因。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初期一段时期以来实行的一系列超国民待遇的吸引外资优惠政策,比如低廉的土地价格、较低的税率等,相继被取消,再加上中国人口红利减少、环保成本上升等,造成外资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获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与此同时,近年来,美欧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意在让制造业回流,比如美国实行大规模减税计划以吸引资本回流;而东南亚部分国家正处经济起飞阶段,具有一些诸如劳动力成本低、税收优惠等的投资优势。因此,相对于中国比较优势的减少,资本的逐利性本质,致使一些外资企业流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一些则流向东南亚一些国家。

部分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其业务和布局进行了调整,总体规模有限。以最近外媒报道中提及的韩国公司海力士为例,部份即将搬回韩国的生产工序主要是为了出口到美国,而考虑到中国的市场需求,大部份在华生产工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目前并没有出现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情况,毕竟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在持续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也在持续增长。近来西方报道中的“外资撤离论”,根据个别或者少数外资因各种原因而退出中国市场的现象,进而将此现象放大,更多是追求新闻效应的炒作,突显当前中国经济可能遇到的困难。

中国经济具有吸引外资的明显优势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供应链体系。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虽然在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大量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熟练技术工人,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多样化的对外贸易对象等所造就的强大工业生产能力,不是哪一个国家所能全面具备的,也不是哪一个国家所能短期内追赶上的。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布局,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是无法绕开的因素。

中国拥有13多亿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潜力巨大。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消费整体上已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的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的趋势特征。目前,中国消费品市场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消费品市场。中国市场潜力之大、商机之多,为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提供了强大诱因。

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也为外资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这一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紧紧依靠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中国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也需要借助外力。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必然会为外资带来巨大商机。

中国依然是外资的重要选择。201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91.3倍,年均增长14.7%。1979-2017年,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8966亿美元,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7年重新跃居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今年前8个月,中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331家,同比增长102.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65亿美元,同比增长6.1%。而且,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展,过去以制造业为主,近年来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主动扩大进口等几项重大扩大开放举措,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提升投资保护水平等几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为进一步鼓励境外投资者在华投资,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的适用范围,由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扩大至所有非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和领域。从政策宣示到具体措施落地,可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因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而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尽管有一些外资因种种原因撤离中国,但中国经济具有足够的韧性,特别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应对目前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能够抵消外部环境明显变化的严重干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以及中国经济作为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足以让中国始终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论坛网特约作者)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