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从外汇紧缺到外储世界第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⑦)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8-10-09 17:36:28  点击:7251 
分享:


图为2002年3月21日,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正式对外营业。这是国内首家获准经营国内居民和企业外汇业务的独资外资银行。(新华社发)


图为在芬兰罗瓦涅米,一名中国游客使用支付宝消费。谢尔盖·斯捷潘诺夫摄(新华社发)


 图为北京友谊商店外币兑换处。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为位于上海的建行首家“无人银行”内的外币自助兑换机。王冈摄(人民视觉)


曾经的外汇券。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

国庆假期,北京居民邓晓静和家人一同去日本旅行,境外支付的便利度让她消费格外顺畅。“支付宝、微信,再加上银联卡,花钱的事儿基本都能搞定。”出国前,她曾换了一些外币,最终只在买饮料、打出租车时用了一点。

从外汇收支计划管理到个人每年5万美元便利化额度以及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从不接受外国投资到如今引资规模世界第二,从外汇紧缺到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从人民币汇率仅作为核算工具到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相关人士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汇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今年以来,中国相关部门多次表示将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扩大外汇市场开放,未来还有更多新期待。

告别外汇券

境外支付选择多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汇紧缺,当时为了增加外汇,国家对外汇管理很严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殷强回忆,“我是1987年去日本留学的,那时国家鼓励出国留学,但因为外汇紧缺,想换点外汇很难。公派留学的,政府会根据学生要去的国家、距离等批准相应金额的外汇,数额也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且要拿着护照到当地的中国银行指定窗口去换取,换完之后银行给盖个章,意思就是这本护照已经换过外汇了,不能换取第二次了。自费留学的人也就能换一点基本的路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介绍,当时为了鼓励外汇流入,国家除了用人民币等值兑换老百姓手中的外汇之外,还会额外给一定数量的外汇券。这种外汇券相当于优惠券,持有它,可以去特定的商店购买进口商品。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

“外汇券印刷十分精美,我印象特别深刻。”殷强说,那时候外汇券可不是谁都能有的,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归国的华侨等都要拿着外币才能换成外汇券在国内使用,这既方便了他们购物,也给国家增加了外汇。

“外汇券当时很有‘威信’,老百姓都对它很感兴趣。”殷强说,“外汇券面额虽然与人民币等值,但在市场上外汇券往往比人民币更‘值钱’。那时候同学的哥哥当海员,他回来可以换一些外汇券,我们就跟他用人民币换一些外汇券,然后拿来买胶卷等摄影设备。当时我用3.8元的外汇券就买到了富士的彩色胶卷,而它的市场价则要达到8元左右。”

如今,中国已彻底告别了外汇紧缺的历史局面,外汇储备规模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到处都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外汇券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国内居民换汇额度、便捷度大幅提升,来华的外国人、归侨在国内购物、支付也方便了许多。

2007年,中国开始实施个人年度便利化额度管理,结汇和购汇的年度便利化额度统一为等值5万美元。额度内可凭有效身份证明直接在银行办理,超过便利化额度的,经常项目项下凭有效身份证明及真实性证明材料也可在银行办理。

“现在出国换汇确实方便多了,不少大银行都可以换外币,额度也提高了很多。不是非常大额的也不需要提前预约,可以即换即取。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换汇渠道,程序简单了很多。而且现在我们的银联卡在不少国家可以直接刷,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也很便利。”殷强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共有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电子等33家支付机构参与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为境内机构和个人集中办理小额购物和机票、酒店、留学等项目的跨境外汇资金收付及相关结售汇业务。

18年前赴美国留学、现定居于美国的王杰对记者说,“这些年回国探亲明显感觉到购物、支付更加方便了,我们回国办的很多银行卡都可以国内国外通用,而且常用微信跟国内亲友沟通,微信支付也基本可以应付大部分支付需求了。”

曾经创汇为先

如今更注重用好汇、管好汇

“包括个人用汇在内,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汇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效果逐步显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表示,40年来,中国外汇领域出现了重大转变,包括从统一集中的外汇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从过分强调创汇向着重于用好汇、管好汇转变,从大力引进外资向高质量地引进外资转变,从被动的外汇风险管理向主动的外汇经营管理转变,由国家担负外汇储备风险向各经济主体自担风险转变,外汇储备资产进一步向储备资产多元化转变,人民币由部分可兑换向可兑换转变。

业内人士介绍,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外汇收支实行全面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统收统支、以收定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对外基本不举借外债,不接受外国来华投资。人民币汇率基本以行政办法决定,汇率是计划核算和结算工具。

如今,中国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大幅提高,其中直接投资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证券投资项下可兑换程度逐步提高、跨境债权债务实行宏观审慎管理。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以经常项目收支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为例。2012年,中国推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取消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逐笔核销,改为对企业货物流、资金流实施非现场总量核查,并对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是行政审批由19项变为4项,企业单笔平均收、付汇时间分别缩短70%和85%,投入的人力资源减少了1/3,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人工、交通费用近48亿元人民币。

2013年,中国推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取消服务贸易购付汇核准,服务贸易购付汇业务可在金融机构直接办理;金融机构对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服务贸易收付汇业务原则上可不审核交易单证;取消对绝大部分主管部门核准、备案文件的审核要求,大幅简化审核材料。

外资方面,数据显示,1979-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1%。1979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居世界第122位,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310亿美元,世界第二。

外债方面,1982年1月,中信公司在境外首次发行日元债券。截至2018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8705亿美元;境外机构在中国国债市场中的占比已经达到7.28%,今年以来累计上升2.31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扩大外汇市场开放

脚步不停

看未来,仍有不少值得期待。

在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的背景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成为外汇市场开放的一大关注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年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制度安排,沪港通、债券通等资本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推进境内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和境外的资本市场进行了连接,这有利于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时也使中国的资本市场更加有效率,下一阶段,仍然会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连接程度,同时也会鼓励境外机构投资者更好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关人士指出,就进一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而言,相关监管部门将继续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在部署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时也明确指出,要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扩大外汇市场开放,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丰富交易产品和工具,扩大境内外参与主体,建设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自贸区、自由贸易港等外汇管理改革开放试点。

持续扩大开放会否给外汇市场带来冲击?郭田勇表示,完全放开的确会让外汇市场容易受到冲击,但这并不能阻碍中国外汇市场开放的脚步。未来,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预期管理工作,及时通过数据发布、解读等做好与市场的沟通。

“未来,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但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稳步深入推进,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我国能够有效应对潜在外部冲击,保障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邱海峰 吕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09日第06版)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