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贸格局呈现持续调整过程。每当处于调整的关键节点,国际竞争就有可能加剧。应该清醒地看到:直面美国贸易霸凌,中国具备参与全球经贸博弈的优势。
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基础雄厚。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总量规模连续9年保持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制造业不是零基础就可以发展起来的,中国产业优势来自于规模生产的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不断优化的劳动力要素。尤其要看到,产业链的复杂性比规模性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决定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比如,中国产的一个小小打火机,能够以低价满足全世界市场需求,依靠的是塑料壳、钢制护壳和火石等相关产业的配套。这里面体现的正是产业发展规律和比较优势理论。
中国具备新兴产业发展能力。新技术是当前和今后全球经贸格局的“博弈改变者”,改变着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竞争状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的新技术将催生智能工厂的出现,实现人、机器、市场的沟通,生产将以网络化方式进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中国正加速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是中国人口规模为劳动力要素的提升提供了充分可能;二是中国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三是近十年来,中国自主创新加速,多个产业从追赶者成为并行者甚至领先者。比如,中国拥有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超级计算机,拥有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卫星网络,拥有建立在一系列核心技术之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等等。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不久前撰文,论述了竞争优势变化对美国的影响。他区分了两种情况:其一,一个国家在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其二,一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意外地提升了生产率。第一种情形下,该国产品相对价格变得更便宜,美国的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但是,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形,那就可能损害美国的利益。在全球经贸体系相对开放时期,中国在萨缪尔森第一种情形中得到发展,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今天的中美贸易摩擦折射了第二种情形下美国的担心。
中国拥有以传统产业链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合作优势。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特点是产业链长,分工复杂但技术标准统一,已形成模块化生产体系。“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暂时难以与成熟的全球价值链竞争,但可以选择价值链比较短(如服装纺织品、食品)、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的产业,形成区域价值链。“一带一路”价值链形成后将会使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逐渐形成合力,增加中国地缘博弈优势。同时,这种合作会为全球经贸博弈注入新的利益分配理念。目前,解释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的微笑曲线正从相对较为平坦(价值沿着价值链均衡分配)走向利益分配不均的U型。如果发展中国家寻找区域合作机会,就会形成一个短而平缓的微笑曲线,有利于实现利益均衡分配。这种均衡分配的利益观和美国遏制其他国家竞争优势的零和博弈利益观截然不同,将得到更多国家认可,从而增加中国参与全球经贸博弈的力量。
中国具有产消一体增长的竞争优势。据预测,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49亿人,其中2/3会集中在亚洲地区,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产消一体的国家可以在全球格局深度调整过程中保持持续增长。产销一体的竞争优势首先体现在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对华开展商业活动,中国以一个消费大国的定位为世界经济增长做贡献。其次,新技术催生新的生活方式,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对新产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和消费同时成为经济驱动力,中国竞争力会稳步增强。
总之,新技术正在逐步改变全球生产范式。中国参与全球经贸博弈的优势首先得益于多层叠加的全产业链优势,也得益于中国面向未来产业竞争的能力。另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回应。不仅局限于“一带一路”,中国作为消费大国必将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的青睐,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将持续为中国参与全球博弈助力。
(作者程大为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富布赖特学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16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