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走出“先污染后治理”困境,中国方案贡献世界

来源: 中国论坛网   日期:2018-03-19 00:00:00  点击:7588 
分享: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图片1.png

资料图 (图源:新华网)

【编者按】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2018年的全国两会,是十九大之后首次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如何得以贯彻落实?新春伊始、开局之年,如何认识新时代中国发展,中国政府将怎样带领老百姓迈向美好生活?中国论坛网推出2018全国两会系列解读文章,回答这些问题。

---------------------------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遭遇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与健康,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不可逾越?

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初,英国伦敦就以“雾都”闻名于世,泰晤士河被称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曾经美丽的父亲河沦为外表污秽的流浪汉;1940~1950年代,美国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1950~1960年代,日本发生了水俣病、痛痛病等“四大公害”事件,震惊全球。经历了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发达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较好地解决了环境治理问题,修复后的生态环境获得了新生。

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历程,无一不是经济发展造成了环境的工业污染,而后才开始艰难的环境治理。著名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环境先是遭受工业污染,而后在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之后才得到治理。在较低的发展阶段,经济波动处于生存维系状态,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也较为有限,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和工业化进入起飞状态,资源消耗速率开始超出资源更新速率,废物排放的数量和毒性均有所增加;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环境意识得到强化,环境管制也更具有法律效力,环保技术得以开发,环境治理开支得到增加,环境问题得以遏制和逆转。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点是,一旦环境退化超过一定的生态阈值,环境退化就不可逆转;即便可逆,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与很高的成本才能使之恢复,因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严防超出生态阈值,降低环境恢复成本。

中国自然资源有限,环境的限制更为显著,但是由于后发优势,我们可以汲取发达国家经历过的污染教训与成功治理经验,更早认识到未来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尽早付诸行动,早日达到库兹涅茨曲线中从污染到治理的拐点。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不同,中国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优势,举全国之力重拳治理环境问题。

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重走?

基于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国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智慧的生态文明理论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就是超越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创新。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只注重尊重经济规律,忘却了敬畏自然规律,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遭到了自然的惩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理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超越了西方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高度。“生命共同体”意味着重新认识人类是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无法超越自然而独立存在,因而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均衡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已经进入从追求高速度到重视高质量的新时代,决不能牺牲环境、以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是基于中国多年来偏重经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提出的,原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无法为继,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将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污染转移?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绿色发展正在为世界的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将贡献绿色发展理念,以中国经验助推全球绿色发展转型。2017年,中国制定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规划》,建立了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实施绿色丝绸之路使者计划,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能力,取得了很好效果。比如2015年中国交付印度的古德罗尔燃煤电厂获得了印度环境保护金奖和社会责任铂金奖。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昔日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不是简单的输出过剩产能,而是输出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技术与实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分享“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成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共赢。可以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中国正在引领全球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李国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中国论坛网。

推荐阅读:

(一)中国主动调低经济增速,有何考虑?

(二)中国宪法的理想维度与制度扩展

(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理解"两个还不完全适应"

(四)中国监察体制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优势

(五)中国减贫的历史意义与世界意义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