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回答中国经济“触底反弹”,发改委主任底气何来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8-03-06 00:00:00  点击:7325 
分享:
而2017年全年的情况表明,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努力,中国已经成功地战胜了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已经夯实。

129823710_15203073701531n.jpg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新华网)

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和其他几位副主任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从他们与中外媒体的积极互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已经就未来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精心部署,中国已经探索出经济转型以后能够保证持续中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2017年的国民经济总量增速达到6.9%,远远超过了2017年初定下的6.5%增速的目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下行的走势已经基本稳住,实现了有实质意义的转折。最近几年,中国在推进经济转型的进程中,承受着GDP增速下降的压力。虽然中央明确要求不再把GDP增速作为考核指标,但GDP的发展毕竟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与民众的就业直接相关。近几年GDP的下行虽然幅度并不大,但并不表示它可以无足轻重,因此前几年GDP增速下行的时候,各级政府承受的压力并不轻。

按照以往的模式,当GDP增速减退的时候,政府习惯运用的手段便是加大投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向其让路。但它积累的问题也很明显,很多投资项目由于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这种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党中央及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改革方略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得到了充分的阐述。按照十九大的分析,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市场供应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几年来逐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向着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方向作出的努力。

但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将以往积累的问题逐步解决,一方面要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则要着力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这在一定时期内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前几年GDP增速逐渐走低的情况。而从2017年全年GDP增速出现的强劲反弹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显示它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经济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市场一直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这一问题。而2017年全年的情况表明,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努力,中国已经成功地战胜了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已经夯实。

当然,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还有很多坡要爬、坎要过,国内外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需要我们应对可以预料甚至是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国内来说,长期形成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仍要下苦功转变;就国际上来说,美国的贸易保守主义倾向正越来越明显化,对中国外贸产生了不小的压力。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继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大力提高创新水平,突破中国在这方面“跟跑”有余、“并跑”紧张、“领跑”不足的瓶颈,通过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来占领国际市场,拉动国内消费,确保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线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8年GDP增长的目标和去年一样,仍为6.5%。这是一个留有余地的目标,按照2017年的走势来看,只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市场创新上不断有突破,要完成2018年的GDP目标是有保障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保证完成这个目标的同时,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建立起符合已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模式。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了未来几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部署,并且就2018年要展开的工作作出了安排。在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几位负责人的谈话也对完成这些目标表露了充分的信心。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和部署,不仅需要政府制定好的政策,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贡献我们的智慧,我们不仅要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运行成果的分享者,我们还应该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运行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周俊生,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