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科幻影视驶向广袤蓝海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3-02-27 00:57:37  点击:9816 
分享:

人民日报记者

喷射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直冲云霄的太空电梯……春节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
近年来,科幻题材影视作品在中国成为关注的热点,无论是电影《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还是电视剧《三体》,都引发广泛讨论。人们看到,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在世界观建构、价值观传递、故事情节设置、类型化探索、工业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正在不懈探索中驶向广阔无垠的蓝海。
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了被称为“科幻十条”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
随后,国家电影局和中国科协牵头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并从航空航天、天文与物理等领域,聘请了一批两院院士、权威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科学顾问库专家,为科幻电影剧本创作、影片拍摄等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科学把关等服务,不断提高中国科幻电影科技含量和科学魅力。
创作《流浪地球2》的过程中,导演郭帆对影片呈现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多名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作为科学顾问,帮助影片完善世界观架构和视觉呈现效果。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是《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团队中的一员,他为影片中超级人工智能的诞生提供了科学概念基础。
“好的科幻影视剧一定要扎根于现有的科学认知。无论是对科技概念的认知,还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都必须让观众感觉是有可能发生的,要设计出一个可信又完整的世界观。”王元卓说。
  电视剧《三体》总导演杨磊介绍,创作团队在前期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采访射电天文、天体物理、纳米技术、粒子对撞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
  有评论家认为,来自科学家的专业意见为科幻影视剧插上了科学的翅膀,让这些作品更加具有现实观照性。
  曾经,中国的科幻影视作品成本较低,构想相对简单,影响力也有限。
  《流浪地球2》上映后,郭帆说,他对于拍摄高工业级别的大片更有底气了。这份底气,一方面来源于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另一部分则来源于中国近年来生产制造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科幻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带来的全新的技术手段。
  郭帆举例说,在创作《流浪地球》时,很多特殊道具的制作要学习国外团队。“而《流浪地球2》里95%以上的道具,从车辆到外骨骼装甲,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去完成制作的。我们的进步是建立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的。”
科幻影视作品不是科学纪录片,它幻想设定最终服务于故事情节的发展。
  郭帆表示,《流浪地球2》希望传递出的是中国人对“团结”的渴望和坚守,“在科学技术的包裹下,这部电影传递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科幻电影要植根于中国文化,再结合我们今天的技术去完成中国式的表述,这才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
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的创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发展仍然不足。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有理由相信,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百花齐放的春天。


2023131日,上海,市民在一家电影院内取票,一旁《流浪地球2》的电影海报瞩目。  王初/人民图片

《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外骨骼装甲

电视剧《三体》的海报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