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逝者郑永刚:如果我的生命结束了,杉杉还在就是成功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3-02-11 22:24:54  点击:11195 
分享:

2月11日晚间,杉杉控股发布讣告,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2月10日与世长辞,享年65岁。

讣告称,郑永刚创立杉杉34年来,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胆略,引领杉杉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部署企业战略转型和多元化布局,先后在时尚产业、锂电新能源材料、光学显示材料等领域成就斐然,“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

噩耗传来,商界内外,痛惜者众。

从宁波草根起家,到上海开启“二次创业”;从“服装大王”,到转型锂电材料,再到近两年来布局偏光片……郑永刚的创业生涯,堪称传奇。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了老一辈“宁波帮”的眼界、魄力和格局,更秉持了“新浙商”拥抱变化、敢为人先、创新不息的可贵精神。

郑永刚曾跟记者说:“如果我郑永刚的生命周期结束了,但杉杉企业还在,就是成功。”现在他走了,杉杉会怎样?

“西服大王”诞生记

1958年,郑永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农民家庭。

家中有兄妹5人,他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大哥,下有三个妹妹。

1976年,高中毕业后,郑永刚入伍当兵。此时,有一个梦想,缠绕心头多年,那就是成为一名将军。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未来将会成为服装以及新材料界的“将军”。


郑永刚高中毕业之后就入伍当兵,成为一名将军曾经是他的梦想

随后的日子里,他勤学肯干,一步步被提拔。由于没有读过大学,郑永刚不符合干部录用条件。在结束了军旅生涯后,郑永刚转业回到宁波,成为了一家外贸公司的货车司机。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与别人安于现状不同,郑永刚没有选择抱着“铁饭碗”图安逸。而是处处勤学、肯干,因此也深受领导看好。

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1985年,27岁的郑永刚被派到鄞县棉纺厂当厂长,正式开启了人生逆袭之路。

1989年,刚满31岁的郑永刚,出任宁波甬港服装厂的厂长。此时宁波甬港服装厂可谓是一个“烂摊子”,已经连续三年更换厂长,不到300名职工,亏损超过100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面对这个窘迫的现状,郑永刚开启了“救厂之路”,全国各地跑市场,谈订单。正是这次求生之行,他发现了商机。一次偶然,他在火车上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西服,一下子抓住了他的目光。

此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日益提高,对于穿着不再只是简单注重着装,而是讲究个性与修养。而西服的需求,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大有可为。

这时,郑永刚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立中国西服第一品牌”。

品牌的名称取什么?又如何叫的响?……面对这些问题,郑永刚开始新一轮的思考。一次他在厂院里看到三棵高大的杉树,激发了他的灵感,就将品牌取名为“杉杉”。

第二年,杉杉西服就上架在了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十家专卖店里。这也成为了杉杉品牌初试啼声的真正契机。

随后,郑永刚又大胆迈出中国服装的品牌形象广告之路。

“杉杉牌西服,不要太潇洒”,1990年,郑永刚借了3万元去央视做广告,凭借这样一句广告语,杉杉西服在国内一炮而红。郑永刚说:“过去因为从没有服装企业在中央台打过广告,所以一炮而红。”而杉杉西服的价格也从原来的120元翻倍到了240元,火到不够卖。

1992年,郑永刚将甬港服装总厂成功改制成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专注服装生产。而他提出的品牌发展战略,不仅使他成为中国服装界品牌发展战略“第一人”,更是刺激了整个行业的“品牌意识”,让中国的服装行业焕发生机。

1996年,杉杉股份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的规范化股份公司,自此,杉杉也成为了中国真正的“服装第一股”,最高时占据了国内西装行业近40%的市场份额。同时,他又组建了杉杉集团。


1996年,杉杉股份举行上市发布会,“杉杉”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服装上市公司

正当杉杉集团如日中天时,郑永刚又做个惊人的创新,把生产和销售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来做。在他看来,品牌才是服装行业的第一位,只要品牌具有影响力,生产的服装才会有竞争力。

1998年,杉杉推进“多品牌,国际化”战略,以创新理念和变革精神推动了中国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而在1998年底,杉杉总资产19亿元,职工5200余人,年销售收入23.5亿元,多年位居中国服装百强之首。

出走上海谋转型

2022年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发表了“新时代企业转型之路”的主题演讲。

这次演讲中,郑永刚罕见地系统回顾了企业过往30余年的发展和转型历程。

“我们当时就意识到,杉杉西服想一直独领风骚,长期成为国人的‘国服’可能性不大。所以1999年,我们开始研究企业转型。”回顾公司的转型动因,郑永刚说。

而这条转型之路,一走就是24年。

要知道,1999年,杉杉的服装板块还很赚钱。但是郑永刚却像无数闯荡上海滩的“宁波帮”先辈一样,毅然决然出走上海。

“我们来到上海,寻求到底转型做什么?”郑永刚说,为此,公司专门找了很多专家学者,连续不断地开诸葛亮会、务虚研讨会。

最后,公司设定了两个大的战略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有未来;另外一个,就是大健康有未来。

战略方向确定后,郑永刚开始寻找合作方,寻找技术人才团队。那时候正好鞍山热能院为鞍钢配套的有个炭素研究所,他们有一个863课题,当时还没完成。

这就是后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叫中间相炭微球技术。

“后来,我们在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科研经费不够,于是我们就把这个技术买下来。同时让他们先完成课题,完成后,我们就把整个所里的主要科技人员全部接到上海浦东。”

有了核心技术,郑永刚在上海金桥拿了97亩地,投入3个亿,开始进行锂电池负极材料实验和产业化。

对于一个全新的产业来说,成败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的脸色。而如果想吃到头口水,过程又将格外煎熬。

如今风光无两的宁德时代,当时,和杉杉一样在摸索中。

那时候,杉杉做材料,宁德时代做电池,说得上是中国最早一批新能源企业。“虽然那时候企业不赚钱,但是我们要转型,就要坚持。”回忆这段煎熬的过往,郑永刚说。

负极材料刚刚推向市场的时候,价格高达37万元人民币一吨,这样的价格,应用市场很难打开。自1999年杉杉股份开始进军锂电池产业起,此后八年,经营持续亏损。

好在,郑永刚等来了风口。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了。

“苹果手机开始向全球招聘供应商的时候,宁德时代当时做电池,我们作为中国的材料企业,被认定为它的供应商。”郑永刚说。

智能手机的出现推动了整个3C行业的变革,锂电池也因此得到了大面积的使用。郑永刚的团队也成为中国首个将锂电池从生产到销售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企业。


到了2013年,杉杉的锂电池产业收入首次超过了杉杉的服装产业。

后来,杉杉持续大量地投入研发经费,通过不断研发,实现技术迭代,同时不断降低成本。而随着新能源时代到来,终于迎来了产业大爆发。

如今的杉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材料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锂电池材料业务成功进入了苹果、三星、宝马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现在,我们整个出货规划是100万吨,去年实际出货量只有10万吨,算是全球最大。今年我们能够有20万吨,预计明年能够达到40万吨的出货量。”在这次主题演讲中,郑永刚对当前公司的发展战略,格外坚定,“我们要牢牢抓住行业高速发展机会,成为全球新能源负极材料当之无愧的头部企业。这就是我们对新能源发展战略的理解。”

在2022年3月胡润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中,郑永刚以125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第1864位。2022年中国富豪500强名单中,郑永刚以305.8亿元的身价,排名第144位。

未竟的事业

在资本市场,郑永刚一直以“长袖善舞”著称。收购LG化学的偏光片业务,可以说是经典一“战”,也寄托着他老骥伏枥“三次创业”的雄心。

2020年底,已逾花甲之年的郑永刚回归,再度成为杉杉股份董事长,重新执掌杉杉股份。

2021年2月1日,杉杉股份成功收购LG化学的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进入了全球仅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的LCD偏光片市场。

“偏光片这个产业不是我主动要转型的,不是我主动要去干的,是被动让我干成的事。我干过实业,搞过金融,也看到和我同一时代的部分企业家被淘汰了。”郑永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选择跨界进军偏光片产业,更多是遵循产业周期发展规律,希望让杉杉股份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2021年4月,杉金光电总部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偏光片生产基地诞生

偏光片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是新型显示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长期以来为日韩企业把控。杉杉股份通过并购突破了这一“卡脖子”技术,成为全球偏光片行业龙头。

“收购成功的那一天,我就去到南京杉金偏光片公司,当众宣布,从今天起,杉杉作为杉金偏光片的大股东,决定实施一企两制。”郑永刚所说的“一企两制”,实际上就是充分的授权经营。原则上,杉杉不派人到杉金。公司所有的制度,包括分配制度、企业文化、各项管理模式不变。

在这一思路主导下,这场跨国收购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偏光片业务也快速成长为杉杉股份的新支柱。    

数据显示,2021年杉杉股份营收206.99亿元,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其中两大主业锂电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分别实现营收91.25亿元和99.44亿元,偏光片的归母净利贡献高达11.97亿元。

2022年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7.72亿元,归母净利润16.61亿元,其中偏光片业务收入57.2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升高至53.17%,归母净利润7.998亿元,实现销量6807万平方米。

伴随杉杉股份偏光片业务营收占比升高的,还有杉金光电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据杉金光电估算,公司在85吋以上市场份额已经在80%以上,65吋以上全球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  

2021年4月,完成对LG化学偏光片业务并购的郑永刚,曾对媒体表示:“(偏光片)这是我最后一战,我一定要做到很自豪,要有话语权和行业标准制定权。”

今年1月12日,郑永刚曾公开出席杉杉企业2023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在主持会议并做主题报告时曾明确2023年企业发展战略:一方面,坚定加大对负极材料、偏光片和锂盐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继续做减法,坚决剥离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同时,坚持培育医疗产业,大健康板块将成为未来重要产业。

而今,壮志未酬,斯人已去,怎不叫人叹息。

震惊、遗憾,经济界巨大的损失!——省内各界人士缅怀郑永刚

11日,著名浙商、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去世的消息传来。省内不少企业家、研究者纷纷表示震惊,为我省经济界失去一位优秀企业家而感到遗憾。他们都认为,郑永刚身上体现着典型的浙商精神,创新是他最大的标签。

作为郑永刚的好友,宁波中哲慕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和荣感到震惊。“我和郑永刚交往整整三十年,在他鼓励之下走上从商道路,他是我的好大哥。”杨和荣表示,郑永刚极具开创精神,他的创业之路,是一个创新不熄的过程,从服装到环保到新能源,总是走在时代前列。

“这几年杉杉的发展势头很好,郑永刚董事长突然去世,这不仅是宁波企业家的巨大损失,也是宁波经济的巨大损失。”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在他的印象里,郑永刚学习能力强,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奋进,不断攀登,取得了一个个事业高峰。

作为郑永刚同时代浙商企业家,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一直关注着杉杉的转型道路。听闻郑永刚去世,胡季强连连表示可惜。“他是一名特别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转型也很成功。”胡季强说,“创新是浙商的普遍意识,这几年,我们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向更加前沿的领域探索。”

获悉郑永刚去世,宁波甬商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曹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交往将近30年,他为人豪爽大气,身上那种奋发有为的企业家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和他相处能感受到一种动力,不仅推动他自己进步,也在推动周围人进步。”曹云回忆。

对于产业,郑永刚的前瞻性眼光和国际化视野令曹云钦佩,“一方面,上世纪末,杉杉就将总部搬到了上海,利用上海前沿的信息、人才壮大产业,走上国际化发展快车道,另一方面,杉杉的产业布局很有预见性,是国内最早进入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的企业之一,如今在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方面领跑行业。”

“企业总部迁到了上海,郑永刚对家乡依然充满感情,不止一次表示他的根在宁波。”曹云表示,这几年,杉杉把不少项目落子宁波,在海曙布局负极锂电材料项目,又签约在鄞州打造一个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

作为浙商群体的研究者,浙江省重点智库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和郑永刚交往二十多年。“郑永刚是浙江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的独特存在,个性鲜明、气场强大、非常自信,他的突然去世,我感到十分震惊、遗憾。”

在杨轶清看来,至少在三个方面,郑永刚走在了时代前沿。首先,他重视品牌战略,在品牌建设上开创性大手笔投入,杉杉依然是服装行业的领导品牌。其次,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探路者”,在主业发展较好的时期,果断转型成为高科技产业。最后,他的目光开阔,上世纪末果断将总部搬到上海,更加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

记者 李华  张晨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