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从“寒冬”到“暖冬” 东北经济复苏任重道远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8-01-31 00:00:00  点击:7309 
分享:
与全国经济的复苏形势不同,东北经济尽管也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迹象,但离真正复苏的“春天”尚远,总体上还处于“暖冬”。

图片1.jpg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图源:澎湃新闻)

2017年,中国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全年GDP增速达到6.9%,较2016年回升了0.2个百分点。

与全国经济的复苏形势不同,东北经济尽管也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迹象,但离真正复苏的“春天”尚远,总体上还处于“暖冬”。据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4.2%、5.3%和6.4%,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三省之中,又以GDP规模最大的辽宁省增速最低,不过较2016年的负增长2.5%有明显改善。相比之下,2017年吉林省的GDP增速较2016年大幅回落了1.6个百分点,只有黑龙江的GDP增速较2016年小幅回升了0.3个百分点。总体来说,东北经济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较大困难,离真正复苏回暖任重而道远。

东北经济当前的困难有多种深层次原因,包括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在全国经济大转型过程中必然面临更为突出的困难。但是目前这种格局的形成,除了历史基础上的产业布局外,也更多地源于政府营商环境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企体制依赖和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等诸多现实问题。

政府营商环境差不仅导致存量效率低,还导致增量招商引资的效果欠佳。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预期和政府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进入的主要因素,但从招商引资模式看,东北地区招商引资仍然以政府为主导,招商成本高、主体单一,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同时,这种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持续周期长,寻租空间大,扭曲的政企关系带来的寻租依赖和对优良资本的排斥,商业价值难以显现,使得东北地区在招商引资时难以取得实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复苏动力。

当前东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逐步展开,政府也在努力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在改革过程中认清政商体系问题、国有企业问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不能换汤不换药,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市场化水平,才能解决隐藏在东北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

要想真正解决东北经济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让东北经济从“暖冬”真正复苏,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第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东北地区需要以法治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型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良好的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要重点强调管理部门服务意识的提高,通过明确的责任的划分以及服务培训和讲座,设计考核监督标准,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继续彻底贯彻服务精神,并通过第三方提供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锁定市场环境、政策政务服务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个方面,缺什么补什么,推动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改善。伴随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对外资本的吸引力也会增强。

第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要解决东北长期形成的体制问题,首先就要明确政府责任,这不仅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包括不同层级政府间责任关系的明确。尤其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在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过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将责任明晰化,推进政府向服务型转变。

第三,加速国企分类改革。东北存在国企动则经济动的客观现实。因此,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去产能力度的加大,东北三省在面临一些企业重新洗牌的同时,必然要面对“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利益格局的重构。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厘清政企关系,可以通过设置负面清单、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同时通过明确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加强监管等方式防止寻租滋生。另一方面,新时期要大力推进国企的分类改革,国企改革需要“大破大立”。东北应该抓住国家深化改革和东北二次振兴的契机,探索构建开放的市场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国有企业走出政府的“保温箱”。

第四,扩大市场开放空间。东北经济仍然潜藏着市场开放的红利。这种开放既体现在市场化水平上,也体现在区域内协同、区域外合作方面。东北可以通过政策协调以及产业合作加快三省间的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区域内合作和资源互换,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作为中蒙俄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深化对俄开放过程中的区域内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各省也可以通过区域外合作拓展市场空间,不仅可以继续加强与日、韩的贸易合作,还可以转换思维开拓与其他省市的合作机会,对接京津冀等经济区,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机会。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刘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