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中俄共同构建互利互信的新型大国关系

来源: 中国网   日期:2021-12-17 13:34:42  点击:13302 
分享:

作者:李静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大国关系、地区合作、双边关系等重要议题坦诚交流。纵观2021年全年,中俄领导人已举行五次“云上”见面和一次电话通话。从六次沟通情况看,中俄合作在双多边框架下有序推进,合作内容从政治支持到经贸合作全领域发展,显示出中俄关系在高质量、高水平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是相互尊重彼此道路。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俄关系达到历史最佳水平,堪称21世纪大国关系典范。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在中俄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视频会晤中指出,要“赋予该条约新的时代内涵,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捍卫各自国家的尊严和两国共同利益。”

目前,中俄双方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已建立起一系列各个层级的沟通机制,对对方关切的各领域保持密切磋商。在中国关切的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问题上,俄罗斯坚定支持中国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而中国也“坚定支持俄方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中俄虽在国情、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上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两国开展深度合作。中俄关系历久弥新的秘诀正在于双方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对方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二是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是保持中俄关系向上的强大内生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表现亮眼。仅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9.1%。2021年1—11月,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1230亿美元,增长31%,超过疫情前水平,创历史新高,继续稳步向2000亿美元目标迈进。

在中俄经贸合作中,能源合作占有相当分量。今年前三季度,中俄能源贸易额达349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4.3%。俄稳居中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保持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国地位。不仅如此,两国领导人还亲自出席2021年5月举行的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仪式,足见能源合作对中俄关系的战略意义。

除传统的能源合作外,近年来,中俄不断挖掘新领域合作潜力。2020年和2021年,中俄共同举办科技创新年,两国以科技为纽带,加大在新产业、新业态领域的投入和合作,数字经济、月球探索、卫星导航、飞机制造等越来越多领域进入两国合作范畴。

三是守望相助共迎挑战。《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的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指出,“世界正经历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具体来看,当今世界最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来源有二。

其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面对疫情挑战,中俄两国在疫情防控、诊疗方案、检测试剂、药物研发生产等方面已经开展广泛合作。根据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与华兰生物达成的协议,中国每年将至少生产1亿剂俄“卫星V”疫苗。此外,中国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俄方Petrovax公司在俄开展的疫苗三期试验取得理想数据,两方已向俄卫生部门提交注册申请。2021年3月,俄外长拉夫罗夫访华并与王毅国务委员举行会晤,双方对西方所谓的中俄“疫苗外交”共同发声,有力回击了西方将疫情政治化的企图。

其二,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美国将中俄定位为竞争对手,粗暴干涉中俄内政,实施单边制裁,带来种种消极影响。12月,美召集上百国家召开所谓“民主峰会”,以意识形态简单划线,人为排除中、俄等“不服从标准”的国家。但中俄早已多次向世界发声,民主不存在统一模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诠释符合本国国情“民主”的权利。美式民主在阿富汗变局后也遭到全球质疑。美国对阿富汗内政的长期干涉并未带来长治久安,相反其不负责任的撤军对地区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对此,中俄两国保持密切互动,充分利用地区多边机制,共同防止阿富汗风险外溢。

百年大变局下,中俄“背靠背”战略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的共同财富。正如联合声明中所写,“俄罗斯需要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需要强大成功的俄罗斯。”2022年2月,两国领导人将迎来疫情暴发后首次面对面会晤,普京总统将是北京在疫情期间接待的首位大国首脑,这无疑代表着两国将继续在平等相待、高度互信、互利共赢基础上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构建互信互利的新型大国关系。(责任编辑:乐水)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