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保障“双循环”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由全球博士联合会宁波人才工作站传来消息,去年7月份,我市发布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2020-2025)》,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应急攻关计划项目,自此开启了宁波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周期。面对研发投入量小、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存在技术断点、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较高等诸多瓶颈,需通过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建设一体化创新产业链、加快数字赋能进程等多管齐下,积极推动我市企业加快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是精准对接重点企业、骨干企业需求,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加大政府创新基金支持力度,为企业奠定雄厚技术基础提供帮助,倾力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
二是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链长制”“链主制”产业创新链条,协助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环境冲击,培育企业家锐意改革、大胆探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是解决企业科技转化过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化创新体系。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联系各方要素、资源以及产学研各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动力。
四是加大政府采购面向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新产品的倾斜力度。
一是在降低企业用地负担方面,可借鉴杭州做法,对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在原自有工业用地上通过新建、扩建、翻建厂房,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并引导运营主体规范园区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园的入园标准,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问题。
二是在降低企业资金负担方面,通过强化政银企联动,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信用共享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做强做优,发挥好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作用,积极协调解决好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民营企业合理资金需求。
三是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方面,借鉴深圳、南京等做法,通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采取下调失业保险、允许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缓交、提高小微企业工会费返还比例、下调平均销售电价等方式,把企业用工成本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是借助宁波已有多个高校与政府共建的科研机构力量,更好地实现科研机构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对接,有效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各类问题。引导科研院所更加聚焦产业发展研究,创新科技成果分享机制,提高科技人员分享比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是构建以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心的多元化创新链条,在以关键技术为特征的“补链、强链”基础上,形成多方位、多角度创新产业链条发展体系,既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构建水平产业交叉创新体系,又要以基础研究为核心,构建产业上下游合作创新体系;既要以核心技术为中心,延展出新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又要改造或升级传统产业链协作模式。
三是进一步激发甬江科创大走廊作为宁波核心技术攻关、重要创新基地的引领和带动力量;同时,融合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技术优势形成宁波核心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并联系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构建合作创新的整体创新系统。
一是继续实施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布局,在宁波制造业发展完备、智能产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突出发展核心优势,与长三角其他重点城市智能化发展实现差异化定位。
二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新型经济发展形态,“补短板”与“链长板”共进,在加速产业转型的同时,利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制造、跨界融合发展、个性化定制等生产制造和商业模式创新。
三是围绕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工业云服务平台,提供智能生产解决方案、智能管理解决方案,创新服务设计方案等,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交流和利用,推动行业关键技术突破。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通过激励性薪酬、专利等发明成果评估和作价等给予高技术人才更多回报;建立“企业评价+政府奖励”的企业自主人才评价制度,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评价自主权,真正让实用型、技能型一线人才享受政策红利。
二是结合新材料、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宁波核心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推出各自专业领域内的类“3315计划”高端引才平台,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与团队。
三是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维权中的各类难题,为我市“走出去”企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培训,聘请国外专家为宁波企业提供有关专利咨询的服务,并积极和国外相关部门沟通,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
四是加快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和资源,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大格局。
一是依托宁波自贸区扩展区域优势,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探索知识产权海外保护与专利布局国际化路径。在汽车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光学器件与设备、智能装备等领域围绕“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等技术环节,通过核心技术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布局知识产权的国内和国外发展体系,同时提升对“一带一路”贸易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形成集核心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于一体的高质量世界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多层次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深度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三是针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频发、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建立知识产权风险点名录;健全知识产权征信体系;完善基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四是探索产权质押、保险、期权、证券化等多种形式知识产权投融资创新模式,多渠道解决企业创新成本高、专利保护成本高等问题,借助市场机制赋予企业知识产权更高的价值和回报。
(记者 任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