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博士联合会宁波人才工作站传来消息,昨天,来余姚河姆渡旅游的廖大爷夫妻俩一边在堤岸上散步,一边对记者说:“今天早上我和老伴一起逛了河姆渡博物馆,下午就到附近的村庄走走,在堤岸边散散步,看看姚江沿岸的风景,交关惬意。”
“这条堤岸是台风‘烟花’过境后,我们加固提升的,先是由原来的5.2米统一升高至5.5米,再将原先的泥制堤岸改成石质,并在容易塌陷处进行加固。”芦山寺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磊杰说。同时为了提升村民出行的便利程度,今年芦山寺村投资120万元修建了一条辅道,以分担主道的通行压力,并对村道沿线的绿化进行升级,由季节性树种改为常青树种,一年四季,绿意盎然。如今的芦山寺村,一条条村道平整洁净,曾经的破旧老房焕然一新,庭前屋后绿树环绕,整个村庄粉墙黛瓦,古韵盎然。而这些变化,得益于去年余姚市村庄梳理式改造的政策。
陈磊杰是此次村庄梳理式改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涉及拆建、土地征用等村民切身利益时,陈磊杰都会格外谨慎,用真心换真心,设身处地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我当时是有点不理解,5亩多的茭白田要被征用,毕竟种了30多年了。后来,村干部多次上门来说,还给我租了其他的田让我继续种植,说到底村干部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村民潘祖成最终被村干部的诚意打动,同意了改造。
“人心都是肉长的,多讲讲改造建设后的好处,一时说不通的就多上门解释几次,村民到最后都会理解的。”就这样陈磊杰花了半个月时间,起早摸黑,最终使30余户涉及土地征用的村民全部支持村庄改造。
芦山寺村地域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闻名全国的河姆渡遗址就在该村。因此在开展梳理式改造的过程中,该村以河姆渡遗址为依托,立足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保护历史大院、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于走出一条独特的文化旅游振兴乡村之路。借助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发建设这一契机,打造以古村落、甲鱼公园、健康养生为代表的农旅融合项目,将河姆渡遗址每年50多万人次的游客引流至古村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
为了吸引游客,今年芦山寺村还开发了20亩荷花塘和40亩向日葵两个打卡点,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同时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拆除影响村容村貌且无历史保护价值的破旧房屋及违法建筑1200平方米。对历史古村浪墅桥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在保留村内古建原貌基础上,重点对钱家大院、擂鼓墙门、钱氏宗祠等传统建筑进行修缮,以钱家大院为例,打造了茶香书屋,茶文化展示、书画艺术创作、有声书墙等功能区域;新建农耕文化印象馆、非遗展示馆、越瓷坊、古法榨油坊等文化景点;创新和传承剪纸、鼓亭、抬阁、四明十二雷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着力发展“茭美古渡”美丽乡村示范线。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力度对周边配套设施、环境等提质升级,在农家乐、民宿方面下功夫,形成‘吃、住、行、游、购’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留住游客,让村民受益。”芦山寺村党总支书记向国灿告诉记者。
记者 任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