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交流  >> 查看详情

书者宋汉光:“跨界”金融人修炼记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2-11-24 10:37:36  点击:16174 
分享:

秋冬之交的上海,微风轻拂,空气透亮。


接受采访时,宋汉光正在办公室收拾东西,一些整理好的物什按类别散落在不同角落。办公室紧挨马路,熙攘间,更显窗内安静。

年逾60的宋汉光近期卸下上海票据交易所(下称票交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非金融科班出身的他,从基层起步,在人民银行系统历练多年,并于职业生涯的最后5年,拓荒创业于票交所这一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

时光醇厚,历久回甘。宋汉光32年金融工作生涯,遍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辗转,开眼界、放胸襟,蜕变之余、更显从容之态。其职业轨迹,闪烁着个人选择的偶然,更真实地映照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市场实质生态变革。

宋汉光书法作品

转身,从平地起

 时间回到1979年这个路口。

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这一年,宋汉光在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提前招生失之交臂后,扭头考入了南京理工大学,工科背景由此烙上。

这也是包分配的年代。1983年毕业后,宋汉光被分配至位于浙江淳安的军工厂。在这大山深处,宋汉光实现了由一般技术员到军工厂党委委员的转变。

而历经数年后,他职业生涯的重要拐点已在靠近。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初揭幕,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也渐次展开。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金融系统秩序亟待重建,各行各业人才争相涌入金融业,宋汉光也在1990年因缘际会被推荐至人民银行系统工作。

他自军工行业转身投入金融界,金融职业生涯就此拉开帷幕。

第一站是绍兴市人民银行。

也因此,他告别了此前取得的成绩和职位,成为这个人民银行地方分支机构的一名普通干部。

端于勤奋

回忆起金融从业的起步奋斗时光,时光的回甘意蕴初步彰显。

当时,宋汉光对金融知识并无基础。要实现从工科技术人才向金融专业人才的蜕变,并非易事。

 “秘诀是大量看,大量学。宋汉光眼神带光。他笑着说,当时连续数月密集学各种理论与方法,并将此前几年的人民银行相关政策法规都读了个遍。期间,他还考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系统学习金融知识。

滴水穿石。宋汉光脱掉了金融盲的帽子。在绍兴市人民银行工作期间,宋汉光发表了多篇文章,得到人民银行系统内的认同与推广。

蓄力过后,蜕变紧随。此后十多年,凭着扎实的笔杆子和一股勤奋劲儿,宋汉光陆续获得MBA、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等专业背景,并出版了金融业务专著。

那个时候,工科叠加金融的双重专业背景,是人民银行体系干部中所缺少的。宋汉光说,工科背景强化了数据思维,与货币金融等基本理念和原理相融合,更便于从科学量化的角度,推动金融政策的创新实践和落地。

宋汉光亦对当时推行的双推双考(民主推荐、组织推荐、书面考试、组织考察)印象深刻,将其形容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举措。当时,人民银行还没有通过双推双考选拔干部的先例。宋汉光说。2005年前后,人民银行系统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副厅(局)级干部的选拔,蓄足年轻干部源头活水

据宋汉光回忆,当时他还在任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行长,全国范围内经各大区行党委审核推荐后有280多人参加考试,最终10个人脱颖而出,他便是其一……之后,他被提任为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副行长,3年后重回浙江,在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担任了7年行长,并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局长。

为此,除了勤奋之外,宋汉光将自己的职业发展顺风顺水也归功于三分运气时代洪流一去不复返。他感喟道,如今的金融行业,更强调精准匹配,他的职业历程今日或难以复刻。

票据市场拓荒

2017年,上海,春寒料峭。55岁的宋汉光开启了在票交所的再创业之路。

这一年,鉴于宋汉光扎实的专业背景与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经历了严格的内部审核与规范的组织流程后,他被人民银行总行委以重任,由宁波调往上海,担任票交所董事长。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票据市场,是中国发展最早的金融子市场之一。它将数以百万计的企业与货币市场直接连通,覆盖了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

尽管此前已有近30年的央行系统工作经验,但在票据市场方面,宋汉光依然是一个新人2016525日,中国票据交易平台筹备组在上海成立。201612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举行开业仪式,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当时票据市场乱象丛生,常常有金额巨大的案件发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对稳定中国票据市场、乃至中国金融市场至关重要。宋汉光说。

首先要组队伍。票交所建立之初,工作人员都是从各级人民银行以及各商业银行临时借调来的。为了快速组建一支能打仗的队伍,宋汉光多次与这些借调人员谈心沟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制定周密的选拔聘用方案,积极引入优秀人才。仅在一年之内,就组建起一支规模超百人的人才团队。

摆在宋汉光面前的,还有更多问题——改革票据市场的使命如何落地?防范化解风险,突破口何在?成立票据交易所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之举,当时关于这一市场的建设与架构,国际上尚无经验可以参照或复制。
 
一片未知之中,宋汉光并未束手束脚。事情来了不要多想。投入去做,都可以学。宋汉光说,自己迅速沉稳了心态,并进入了角色。


宋汉光在任期间,票交所不断创新、持续改进,着力实现了制度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和平台统一。比如,实现纸质票据电子化,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建立票据交易业务规则体系,规范市场运行机制;推动票据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票据交易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切实防控市场风险……

5年来,中国票据市场的新生态已然创立,现代化票据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2017年至2021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逐年增长,年均增长15.4%。当前,票据在社融中占比接近5%

 “票据市场的建设阶段性完成。宋汉光认为,当前,票据市场已实现了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

进入票据行业时间越长,宋汉光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在大家还是不太了解票据,对票据的认识并不透彻,甚至存在误解。此外,对于票据面临的一些类似产品的竞争,他渴望进一步规范监管,给票据带来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宋汉光认为,票据在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还有着更多应用空间。在更加安全、透明、高效的生态环境下,票据市场将在满足实体经济的支付、融资、投资需求方面,打开另一片新天地。

光汉堂

宋汉光还是一个书法家。

在他办公室里,极简的白色墙面上,挂着一幅他亲手书写的清气满乾坤,骨劲力厚,灵秀生动。

光汉堂者,是他作为书法家的斋号。圈内人一看即明,古拙高雅、开张博大的隶书是他的最爱。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文联副主席,曾担任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2015年宋汉光还在宁波博物馆举行了光汉堂公益书法展,筹款237万余元捐赠公益事业。

怎能以非专业者的身份,成就专业书家的功力?宋汉光对记者笑称:无他,唯兴趣、执着、坚持,外加良师、益友而已。

于隶书创作,宋汉光真积力久。据他回忆,自8岁初涉笔墨算起,他便形成了每日两百字为课的习惯,从学唐楷到临汉隶,技法日益纯熟。

书如其人,其人正、其书方。宋汉光做人做事,就像他的书法一般规整、扎实。既修心,也修身。宋汉光说,尤其是,在福建、宁波、衢州等地作为交流干部期间,宋汉光工作之余便潜心于钻研书法。这段时间的书法研习不但功力精进,更让他的异地任职生活格外充实。

笔墨之间的格调风韵,亦是宋汉光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宋汉光将自身在书法上的风格与感悟,融会贯通到了金融工作的层层经历当中。他认为,书法笔墨之间,蕴藏着为人处事的哲学。每一次执笔、点墨、运管,关乎结构章法与通盘考虑,也与管理工作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着眼点不谋而合。

时光回甘

32年金融工作时光酿成甘酒。

宋汉光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修行者。不论是对于书法日日看、日日写的勤勉功课,还是平地起步、日积月累农村金融、信贷投放、票据市场等金融素养和专业知识,直至融会贯通、成为专业人士,宋汉光身上体现出一种刻苦修行者的特质。

书法之道无穷,书法的追梦人与古时的修道者很像,都要以百分百的诚心和执着潜心悟道,唯有苦心志,劳筋骨,方能有所明,有所得。宋汉光说。

而作为时代发展的亲历者、贡献者、受益者,宋汉光多次笑言,自己的几次抉择都刚刚好合上了时代的节拍我这段职业生涯,和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是紧密关联的

持续地学习,是他回望时,总结出的时间的回甘时间带给我的,最终也会带给别人。采访尾声,他真诚勉励年轻人。或许,有时候持续学习的效果并没有即刻显现,但是事情发展与机遇的催生往往都在厚积薄发之间。

时光之河冲刷过后,宋汉光感慨,几十年来的金融工作就像在栽树,直至职场收官,他心之所系依然与票据市场紧紧相依。期待着这棵树早日亭亭如盖,给实体带来更多荫蔽。宋汉光说。

而人生新的一站或已开启。改天,我到陆家嘴给大家上上书法培训课,希望大家都来捧场。卸下39年的压力、负重、奋进、收获之后,宋汉光和记者开起了玩笑。(记者 张 晨)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