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交流  >> 查看详情

浙江杭州借数字化东风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来源: 杭州日报   日期:2022-08-12 15:12:04  点击:16349 
分享:
       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浙江杭州以数字化赋能非遗发展,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依托区块链、5G、云计算、AI,通过数字空间建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技术手段,让非遗获得更强生命力,助力非遗跨越数字鸿沟拥抱市场,在带动非遗传承人增收共富的同时,实现非遗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杭州有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杭绣、半山泥猫、天竺筷、王星记……需要通过适合当下环境的方式与手段,更好地凸显非遗价值。目前,杭州正在开展大运河文化标识开展评选活动,把运河古建筑遗址、运河民俗活动、运河传统技艺等予以数字化呈现,现已将十竹斋木版水印、王星记制扇、余杭纸伞制作、西湖绸伞、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运河非遗项目,打造成非遗数字藏品推向市场。

大运河非遗数藏作品《拱宸桥》

       在今年6月初举办的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拱墅主场上,杭州市数字非遗版块的首款数字藏品“三潭印月”西湖绸伞首发,1500件西湖绸伞刚上线就销售一空。
       通过多种数字技术手段,杭州大运河非遗数字藏品还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其中,部分数字藏品还会附赠线下“权益”,比如可以到位于大运河畔的全国传统工艺工作站杭州拱墅站,兑换非遗体验课程、运河茶歇等“权益”。
       数字技术让非遗的传播和变现增加了更多可能性,杭州已有不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承人在非遗数字藏品领域试水。比如,涌现出中国非遗木版水印传承人魏立中的木版水印数字藏品《十竹斋果谱》《十竹斋翎毛谱》《十竹斋石谱》《十竹斋梅谱》等16款作品。短短几天,他的藏品共卖出25000余份,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

 
十竹斋木版水印数字藏品

       近日,中国非遗王星记制扇传承人孙亚青,也将把她的非遗作品真丝刺绣宫扇《凤穿牡丹》、檀香拉烫雕扇《乐西湖》、红檀拉烫雕扇《钱塘月色》等,推向数字藏品平台进行公开发售。
       非遗的传承需要借助新技术来进行延展,通过技术将非遗包装成更符合当代人生活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对非遗产生兴趣,从而帮助非遗活态化、有温度地传承下去。(来源:杭州日报)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