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在青召开

大会开幕现场。 韩 星 摄
2月26日至27日,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在青岛市召开。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上,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国际涉海组织有关负责人,国内外涉海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代表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不仅见证了联合国“海滨之城”平台这一全球性海洋治理平台的壮大,而且通过五场专题会议、“蔚蓝叙语 城市共鸣”案例分享等板块内容,分享了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先进做法,系统展示了各个城市在治理海洋废弃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绿色低碳的海洋生态等方面采取的行动、取得的成效,为全球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案。
开幕式上,发布了“海滨之城”平台年度进展报告,8个城市、机构获批为“海滨之城”平台新成员,举行了青少年环保呼吁活动。闭幕式上,《青岛宣言》发布,呼吁全球沿海城市、港口、“海洋十年”行动及相关利益攸关方携手共进,将“海滨之城”平台打造成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海洋合作平台,共同守护海洋的健康与活力,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可持续的蓝色未来。(薛华飞)
二、前两月青岛机场口岸入境外国人同比增55.4%
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月26日,通过青岛机场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6.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5.4%。
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籍旅客选择来山东观光旅游、探亲访友。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数据显示,政策实施两个多月(2024年12月17日至2025年2月26日)来,青岛机场口岸出入境外籍旅客达到18.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1.3%。从青岛机场口岸24小时或240小时过境的外国人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52个国家,总计1500余人次。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英国及俄罗斯旅客,占比分别为43%和25%。
对华免签国家增多,中国内地居民的出境需求也在不断释放。今年以来,该站共查验中国内地居民38万余人次,在出入境人员中占比70%。从青岛机场口岸出境的内地居民中,前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的人数最多,占比分别达到30%、14%和4%。(周建亮)
三、青岛企业已在全球布局超百个海外仓
3月5日下午,青岛市跨境电商海外仓资源对接会举办。会上,山东港口海外发展集团、中国建材国际中东北非公司等8家重点海外仓运营商与100余家外贸企业展开对接交流,通过政策赋能、金融护航、资源直连,助力企业构建“出海前哨站”。
作为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商综试区, 青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优化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利用海外仓扩大出口规模,相继出台了《青岛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岛市推动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具体举措,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港口比利时安特卫普海外仓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市近40家企业已在38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103个海外仓,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协同发展的新型外贸物流体系。下一步,青岛将继续强化政策引领和服务保障,积极引导企业优化海外仓布局,提升海外仓运营管理水平,推动青岛外贸企业借助海外仓“东风”,在国际市场上迈出更加坚定步伐。(刘兰星)
四、青岛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无人机从青岛积米崖港码头起飞,飞往灵山岛
近日,中国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航线在青岛启用,无人机十分钟飞跃18公里完成“闪送”,陆岛间寄递物流实现新突破。这是青岛加速开拓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去年以来,青岛低空经济发展不断加力提速,中国北方首条低空物流航线、中国北方首条市内摆渡航线、中国首批“无人机+人工智能”智慧巡检试点等相继在青岛投用、落地。
作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着力谋划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根据相关发展规划,未来青岛将聚焦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细分赛道,拓展低空服务应用场景。力争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人民币,加快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周建亮 王 凯)

夜游奥帆中心是青岛海上旅游的“重头戏”。王 雷 摄
五、青岛打造全门类全场景海洋旅游
青岛海洋旅游日前发布2025年重点发展方向:将全门类、全场景加速拓展海洋旅游全产业链,加快开放海洋文旅场景,以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老城区夜游、海岛游、演艺游、邮轮游等重点领域,青岛将加快打造高品质的立体化产品体系和核心文旅IP,充分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今年,青岛旅游集团将进一步拓展老城区的文旅体验,积极推进栈桥夜游航线,开辟老城区夜游市场,届时,市民游客将从海上欣赏到“飞阁回澜”“琴屿飘灯”等青岛经典景色。同时积极推进竹岔岛、灵山岛等新航线开通,吸纳民营航商运力加入海底世界环游、轮渡环游、“一程多站”等航线,带动胶州湾海上交旅融合快速发展,打造集展示、交易、洽谈为一体的东北亚高端游艇产业聚集区和海洋装备综合交易平台。(马晓婷)
六、“大爱青岛”已拥有248万余名注册志愿者

夜游奥帆中心是青岛海上旅游的“重头戏”。王 雷 摄
春日里,青岛处处活跃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一张张“雷锋面孔”、一抹抹暖心“志愿红”出现在大街小巷,温暖着这座城市。
青岛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匹配城市发展战略、融入基层治理、服务百姓民生的新路径,不断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发展。截至目前,青岛已有注册志愿者248万余名,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7万余个,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向纵深拓展,持续擦亮“大爱青岛 志愿之城”服务品牌。
青岛分专业、分领域建立23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志愿服务分队、大队、小队,形成队伍体系四级覆盖,因地制宜设置志愿服务宣讲、文艺、科普等阵地。(刘佳旎)
七、“欧罗巴2”号抵青,2025邮轮之旅启航
“欧罗巴2”号邮轮停靠青岛邮轮母港。王雷 摄
3月1日,搭载着500名外籍游客的“欧罗巴2”号邮轮缓缓驶入青岛邮轮母港,由此拉开青岛2025年邮轮旅游季的序幕。这是山东今年接靠的首艘际邮轮,也是山东近年最大规模的欧洲入境旅游团。
文化体验是旅游团此行的重要目的。“中国很特别,她如此广袤,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索这个国家,这里的历史和风光都令人着迷。”游客肖恩·卡彭特说。他与同行家人饶有兴致地在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互动区欣赏糖画、中国结、泥老虎等非遗手工艺品。热爱中国美食的他对来自崂山的非遗美食崂山虾酱情有独钟。他尝试着青岛人最熟悉的吃法,将虾酱涂抹在王哥庄大馒头上,新奇的体验让他意犹未尽,当即就决定购买。
为了让外国游客深入感受青岛的历史文化与城市魅力,青岛针对邮轮旅行特别推出6条特色岸上游线路,涵盖历史城区、奥帆中心、崂山、栈桥、青岛啤酒博物馆等经典地标。游客奥利弗·普赖尔手拿泥老虎,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和朋友在船上做的青岛旅游攻略,“青岛很漂亮,我们还会再来。”。
青岛为“欧罗巴2”号这艘国际知名邮轮公司途易旗下的超豪华邮轮的到访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胶东大鼓、鸳鸯螳螂拳等中国非遗表演甫一亮相,立即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全程录制,并以演出为背景“自拍”,珍藏青岛带给他们的这段文化记忆。(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