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观察(上)
锦舟
四川加入自贸试验区“朋友圈”后,各个自贸区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如何避免同质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之路?省商务厅厅长刘欣近日表示,四川不沿边不靠海,自贸区建设要走出不同的路。比如,在通道建设上,应更注重发挥国际铁路枢纽和航空的作用;在开放方向上,向南向西是重点;在产业上,发展服务贸易有后发优势。
新设的7个自贸区中,有5个位于中西部,四川最靠西。这意味着,四川将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承担起更艰巨的任务,进一步打通陆上向西通道,与陕西等省市一起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
站在时代的转折点和历史的交汇处,成都主动担当向西开放的国家使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前瞻谋划,创造性提出“蓉欧+”战略,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铁路港。自贸试验区作为一种融入全球经济活动的平台,蓉欧快铁及成都国际铁路港已成为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托和物质载体。
双通道一枢纽 青白江站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前沿
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和合作水平,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这是国家对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寄予的深厚期望。然而,成都作为联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这一系列优势,正被集中放大到青白江。“大型交通枢纽和国际货运大通道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看来,自贸试验区需要与世界各国保持紧密的经贸联系,尤其是大运量、方便、快捷的货物进出口,因而必需借助于成都国际铁路港和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关境范围,衍生出海关监管区域,从而成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蓉欧快铁已累计开行420列,运行时间已缩短至10.5天,是国内最快中欧班列,与发往中亚五国的“中亚班列”共同构成四川联通欧亚的“双黄金国际通道”。
同时,正在实施的“蓉欧+”战略,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构建起的以“蓉欧快铁”为主通道的“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班列网络,蓉欧快铁欧洲终点站已延伸至波兰库特诺、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国内至上海、深圳、厦门、昆明等10余个城市的货运班列双向稳定开行,形成国际国内“两张网”。
此外,随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加快建设,四川唯一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四川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全省首个设立在区一级的海关机构(成都海关驻青白江办事处)、肉类进口指定口岸以及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相继获批并投入运营,全力推动西部开放门户建设。
“可以说,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为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自贸试验区建设 将推动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铁路港
站在四川自贸试验区拉开建设大幕的重大节点上,成都国际铁路港显然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发展内陆转口贸易将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有业内人士认为,这里的转口贸易既包括欧洲、中西亚与东南亚之间的进出口货物的中转贸易,也包括国外与西部内陆地区进出口货物的中转贸易。因此,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使其加快发展成为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国际铁路运输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铁路港,即以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为平台,借助于蓉欧快铁和中亚班列国际货运大通道,在既有的拼箱、拆箱、仓储、中转等货物集散功能基础上,强化保税、加工、配送、海关、商检、货运代理等功能,促进沿海港口功能向内陆成都的延伸,最终发展成为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国际铁路运输枢纽。”戴宾说。
实际上,今年1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就已在国内率先推出口岸一体化服务机制,正积极开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增值加工、商品展示、出口退税等业务,全面提升港口服务功能。
而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戴宾建议,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双黄金通道”,一是可以强化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密切与沿海省区、沿边省区的经贸关系,实现中央对四川自贸试验区提出的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要求;二是可以获批得更多的进境免税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形成一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欧洲商品展示中心;三是可以更好地促进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建设国际物流园区;四是可以形成临港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