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由廣東僑界人文學會主辦的關于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青年領袖論壇”的論證會在廣州舉行,近20個國家駐廣州的領事、外交官員共聚一堂,一起論證: “一帶一路”,與世界青年。
由廣東僑界人文學會主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青年領袖論壇”,計劃在2018年5月舉辦。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青年領袖論壇”将邀請“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的政界、商界、文化界、學界、科研界等領域的青年精英和國内社會青年精英一起,搭建起中外青年精英的多層次的、高端的交流平台,圍繞“青年與未來”的主題進行主旨發言。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會長李崴在會上代表主辦方對來年的論壇作了闡述發言。以下爲李崴發言全文: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提出,爲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建議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創新合作新模式。緊接着,2013年10月,習主席出訪東盟國家時又提出了,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發展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就是我國向全世界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起始。這個倡議實際上就是依賴“絲綢之路”經濟、人文、商貿的千年傳承,并賦予其新的合作意義和内容,這就是“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币流通和民心相通。除了“五通”之外,習主席還提出一帶一路建設要創建多元、新型、互利的合作方式,并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的絲綢之路。所以,我們說“一帶一路”倡議在中國,但機遇是屬于全世界的。再過10天也就是在5月14到15号,中國北京将要召開由習主席親自主持的“一帶一路”中央工作會議。習主席将會再次呼籲,開放包容的“一帶一路”會更加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這個倡議的提出,需要更多創新力來共同推動。而“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青年人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所當然應該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時代先鋒。”習主席還多次指出,“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目前,中國已同三十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涉及總人口約44億,還與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産能合作,聯合國、世界銀行、海灣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也态度積極,中國發起或成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合作機制成立并開展項目合作,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已達500多億美元;與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萬多份,累計合同額超過27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相關國家建設的經貿合作區達52個,同沿線17個國家共同建設了46個境外合作區,爲東道國創造了9億美元的稅收和近7萬個就業崗位。在一些重點沿線國,一批有影響力的标志性項目逐步落地。這些足見中國的誠意和努力。
在“一帶一路”倡議發出三年多的時刻,我們廣東僑界人文學會在相關政府機構的支持和指導下,準備在明年适當的時候,舉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青年領袖論壇,這屆論壇現在向一帶一路沿線的約30個國家的政界、商界、文化界、學界、科研界等領域的青年精英發出邀請,并與中國青年精英一起,搭建起中外青年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圍繞“青年與未來”的主題進行主旨發言,共同探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年精英如何在“一帶一路”中積極行動和創新合作,以青年的力量推動世界共同繁榮發展等問題。
最後,我希望,“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青年精英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我們這個由NGO組織的民間論壇中來,因爲,“一帶一路”戰略的最終實現将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将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論證:聚在一起去做一些改變世界的事
“一帶一路”,聯接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以下爲本次論證會的發言實錄:
○●卡塔爾駐廣州總領事館外交官員 Marya Talina Lbrahim Yasin
大家好,我對這個論壇很感興趣,因爲“一帶一路”是一個新的機會,新的機遇。年青人都很有自己的創意和夢想,但是他們需要一個平台來實現他們的夢想。我覺得我們今天這樣的活動,就方便于他們年青人來彼此交流,并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爲了未來,我們要一起加油,一起拼搏,一起發展。謝謝大家。
非常感謝廣東僑界人文學會邀請我們參加今天這個活動,之前我們聽說過“一帶一路”的倡議,今天來到這個國際青年領袖論壇的論證會現場,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一帶一路”不僅是對沿線國家的輻射,也是世界各國爲青年所創造的機會和平台。在我眼中,青年領袖首先是新生一代,然後,青年領袖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散發出自己的個性和榮耀。據我了解,很多企業的攻堅力量都是年青人,他們的創新意識都很優秀。我們也希望未來通過這個論壇,讓更多的青年領袖聚集在一起,不僅僅是各行各業的交流,也帶來更多文化、政治上的交流。瑞士是最先承認新中國的發達國家之一,瑞士與中國的文化交流也源遠流長。今天聚集在這裏的不同國家的朋友們都對這個論壇很感興趣,那我也希望與大家一起,爲明年論壇的順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力量。謝謝。
很高興今天來到這個現場。“一帶一路”不僅讓我們了解到悠久的人文曆史,今天也讓國際的青年們能有更好的機會在一起交流。我們很開心能看到未來将有30多個國家參與其中,科特迪瓦作爲其中一員,感覺榮慶。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年的盛會。謝謝大家。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會長李崴
“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隻是我們首屆發起主力邀請的國家,但往後我們也熱烈歡迎更多的國家能參與進來。我們希望這個論壇能一屆一屆地發展下去,不斷壯大,希望更多的國家能參與進來。“一帶一路”倡議在中國,但是機遇是全世界的。不僅僅是沿線30個國家,每個國家參與其中共謀發展,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波蘭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 Ms. Joanna
很高興來這裏,很高興很多年輕人參與進來。我剛受到邀請來這裏的時候,我就想起我我工作的經曆。那已是20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剛開始接觸參與非政府組織(NGO)的工作,我們要組織一些年青人做一些改變我們的城市的工作。上一周我發現,我們25年前創立的這個組織依然還在,還在做着一些改變我們的城市的工作,但他們現在做的比我們原來的還要好。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我們這個論壇,也很希望能聚集到一批批有爲的年青人,不帶偏見,不知疲倦地,聚在一起去做一些改變世界的事。“一帶一路”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包括了經貿合作、文化合作等,但我覺得對于年青人來說,“一帶一路”很重要,因爲這裏可以讓他們講出自己的夢想和願景。世界各國的年青人參與“一帶一路”,也有助于更多的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我們知道有一些誤會是因爲外界并不了解中國,我認爲年青人的更多交流,将有助于化解這一些誤會,促進更深的相互了解。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會長李崴
在這裏我也分享一個小故事。我們學會在剛成立沒多久的時候,走出國門的第一站就是到達波蘭,在格涅茲諾市和當地的大學生組織活動,一起交流。
○●泰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 Mr. Vasin Ruangprateepsaeng (瓦信·蘭巴替盛)
大家好。泰國也很支持中國習主席“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說是把亞洲跟歐洲、美洲等連在一起, 泰國作爲中文國家非常願意在這個領域展開接銜合作。對于明年五月要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 ”國際青年領袖論壇,我認爲這是個很好的主意。對這個論壇,我個人有一些要發問的問題是:關于首屆,應該有個第二屆,我們想知道是每隔多少年辦一屆?那麽這次青年的概念是20-45歲,不知這個概念是用什麽标準來定?我覺得超過30歲應該是成年人而不在青年的領域。另外一個,就是關于費用的問題,參會的青年人要自己負責國際旅行,就是要自已買往返機票,如果這樣的話可能隻有離中國比較近的國家要能參加,其它很遠的可能買機票很困難,所以主辦方或者考慮一下一些固定的國家或是全部參會的國家都可以負責國際旅行?最後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論壇以後,要達到怎麽樣的一個效應?和哪些成果?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會長李崴
我主要回應一下泰國代表的問題。第一個,這個論壇是每年開還是隔年開?我們暫定計劃是每年開,但還是要看第一屆的效應和政策、形勢的走向。第二個,關于青年的年齡界定标準,我想這是按照中國和世界其他國的标準來綜合考量的。第三個,關于經費問題,其實還是按照國際論壇的一般慣例來操作。第四個,會議的效應和成果,具體的有人文創意産業園等,我想,最終的目的,應該是推動全世界各個國家、尤其是年青人的和平、合作、發展。
○●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館領事 黃彤霞
我是新加坡領事館的領事。今天高興來參加這個活動,在這裏,我也想起以前的我,也常和年青人一起做一些關于自己夢想的事,但沒有多少機會能與世界各國的年青人一起交流。所以我覺得這個論壇将帶來很大的一個機會,讓世界各國的年青人都聚集在一起交流。我對這個論壇最後産生的創意産業園有很大的興趣,我想要知道多一點關于這方面的信息。因爲年青人實現夢想,會有一些迷茫和限制,那麽我期望這個創意園能夠對年青人有很大的推動。我想要知道這個創意園最終會落點在哪裏?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秘書長任海鷹
我對新加坡代表提出的問題作一個簡單回答。我們這個論壇之所以叫國際青年領袖論壇,讓每個國家推薦兩名青年領袖代表,并希望一個是華裔,一個是本國籍的,沿線30個國家的青年領袖代表,加上中國的青年領袖代表,一共是一百來人,組成這次的國際青年領袖論壇。這兩位代表很重要,他們在當地國的經濟、文化領域都是取得相當成就的青年領袖。這個論壇最後落地的項目是人文創意産業園,我們目前計劃是在廣州的花都區,在廣州機場附近。我們将以這一百名青年領袖爲楷模,發動千千萬萬個青年,組織起來,行動起來,讓少數的帶動多數的年青人,并寄望在沿線國家未來将會有更多的創意園,一起營造我們和平相處、和平發展的世界。
我們的方案會繼續完善,産業園落地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更多細節,我們可以保持聯系,在日後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會議等多種方式進行溝通。謝謝!
责任编辑: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