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侨华人  >> 查看详情

苏侨共逐梦 同心向未来②|王承祥:用家国情怀谱写人生旋律,用一生坚守兑现科研初心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2-12-05 09:25:52  点击:18440 
分享:

“心怀‘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担当,要把对国家、对民族深深的热爱与忠诚放在心中。”这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王承祥教授,在山东大学202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校友致辞中的一句话。王承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身居海外求学、科研近二十年,他在学术事业的高峰期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发展。在为5G和6G通信技术研究做出引领性贡献的同时,他也在用严谨、执着和坚守,兑现着对学术、对科研的初心。

王承祥教授在中国无线谷(南京)的办公室

 

 

远赴海外深耕无线通信,数年如一日全身心投注于“沉浸式科研”

 

 

王承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的一户书香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滋养了他好学上进、乐智求真的品格。1993年,他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顺利考入山东大学电子工程系,并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在山大的7年学习时光里,他认识到国际视野对于提升个人科研素养的重要意义,立志出国攻读博士。怀揣着对学术的满腔热爱,他于2000年受西门子奖学金资助,远赴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做访问研究。一年后,他又追随导师前往挪威阿基德大学做研究员,并在丹麦奥尔堡大学攻读博士。

辗转多个国家求学,语言是首先面临的一道难关。“博士导师是德国人,平时和我们交流用的是英语,但有着浓重的德国南部口音。”王承祥回忆道,当时自己为了学好英语,不仅“啃”着字典背单词,而且在阅读科研文献后通常会做两份总结笔记——一份是技术总结,另一份则是本专业领域的英文总结。“作为一名学者,首要的就是严谨。攻克语言这一关为我日后能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追随导师来到挪威之后,王承祥进入到了自己称之为“沉浸式科研”的阶段。挪威阿基德大学所在地是一座人口仅有一万五千余人的小城,整座城市的马路上只有一个红绿灯。当地又处在高纬度地带,冬季下午三点天就黑了。这种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反倒为王承祥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提供了绝佳的环境。王承祥说:“搞学术就得‘沉得下心、钻得进去’。后来我总是告诫我的学生,做科研要‘日思夜想’,要让自己的潜意识一直在大脑的后台思考问题。保持思路不断,往往很快就能找到突破口。”

夜以继日,周而复始。王承祥不仅出色地参与完成了导师负责的多个科研项目,还发表了17篇高质量论文。出色的学术成果使他仅用3年就拿到了丹麦奥尔堡大学的无线通信博士学位。探索无线通信这个在我国具有战略性地位的研究领域,也成为他视为己任、不断深耕的重要使命。

 

成为全英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却选择在学术事业的高峰期回国发展

2005年,王承祥博士毕业后,被英国爱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学聘任为讲师,之后创建了先进无线技术实验室并担任主任。他仅用6年时间便晋升为教授,成为该校电子工程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全英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他始终坚守科研初衷,从理论和技术上一步步突破,发表了很多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论文,并培养了大量青年人才。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他获得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同,也赢得了诸多国际美誉,分别于2012年与2017年当选IET Fellow和IEEE Fellow。但他心中始终深藏着一个愿望,那就是建立起与祖国的桥梁,强强联合共同推动无线通信领域发展。2008年,他作为总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领导了中英政府间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英科学桥”,联合了24家中英高校、公司、研究所参与。该项目在国际上对5G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承祥教授在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带领的科研团队

 

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始终萦绕在王承祥的心间。在英国工作期间,他把对国家、对民族深深的热爱与忠诚放在心中。他积极参加使领馆、华人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于2010-2018年担任山东大学英国校友会会长,自2014年起担任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同时,他也一直与国内高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回国开设讲座、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个人的奋斗要与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根一直在祖国,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王承祥深知,“每个人的光芒或许微弱,但无数道荧光汇聚在一起,就可以与日月争辉。”

 

与此同时,在国外做科研,王承祥也面临着一些局限。例如,国外学术团队相对松散,难以形成紧耦合式的大团队。王承祥科研思路很多,却时常受限于人手不足而难以实现。此外,团队有时也缺少实验所需设备,往往要向其它的科研院所申请借用。“特别是我们做出了成果,某种程度上是属于国外大学的。”王承祥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内心被深深地戳中了。”

在无线通信这条赛道上,中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话语权,但在源头性创新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攻关。2017年,王承祥收到东南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回国发展的愿望愈加强烈。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弃了英国的事业基础和优越条件,于2018年作为国家级人才全职加盟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承祥教授在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带领的科研团队

 

 

把个人的目标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将继续在6G无线通信研究领域砥砺前行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让回到国内的王承祥如鱼得水。他瞄准国际无线通信科研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个人的研究方向和国家通信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6G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6G智能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电磁信息论的研究。同时,他积极参与国际有关会议的组织、国际期刊的编委工作,从2019年至今担任IEEE无线通信汇刊的执行编委会委员。他还先后当选了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王承祥教授带领东南大学团队成员开展6G无线信道测量实验

谈到自己的研究领域,王承祥提到:“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在通信领域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却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性能评估、优化及部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信道比作无线信号通行的道路,准确清楚地了解道路的情况能显著提高信号的通行效率,从而提高无线系统的性能。”他领导的课题组所提出的信道模型注重准确度、复杂度和通用性的最佳折中,也注重数学建模与工程应用及测量数据验证相结合,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所发表的部分论文被视为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论文,有多个信道模型被通信公司、标准化组织和5G白皮书采用。王承祥提出了6G普适信道建模理论,使用统一的信道建模方法和框架,综合考虑6G全频段全场景信道特性,构建普遍适用于6G各个频段、各个场景的信道建模理论方法体系。该理论对6G信道模型标准化、6G共性理论技术研究及系统融合构建至关重要。此外,王承祥还深耕电磁信息论这一重要前沿领域,有机融合电磁理论、信息论、天线理论以及无线传播信道建模理论,有助于为我国6G及6G之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5G移动通信已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6G的研发工作已全面展开。“6G可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能,亦能应用在各个垂直行业。”王承祥介绍道,5G到6G不只是移动通信,更是信息通信,它的特征远远超出了移动通信的概念,涉及计算、控制、存储、感知、定位、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融合。

 

在科教兴国的时代背景下,王承祥勇担时代责任。自2020年12月起,他担任了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执行院长,与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带领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积极推动与海外名校的联合办学项目。他始终热心侨务事业和校友会活动,为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校友,联通海内外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自2018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南京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市侨联兼职副主席、江苏省侨联侨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信息学院南京校友会创始会长等。他于2021年荣获“江苏留学回国先进个人” 奖、江苏省侨联侨界专家委员会“金智囊”奖、南京市“侨界卓越贡献者”等。

 

王承祥教授主持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学院院长论坛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对国家、民族深深的热爱与忠诚放在心中,用一念执着、一生坚守,以及实实在在的成果,兑现自己对科研的初心。”王承祥正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与行动,带领着新一代科研人朝着6G无线通信研究领域不断前行。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